<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04-30 09:55 原文鏈接: 檢驗項目的參考值和參考區間

    實驗室應為檢驗項目提供可靠的參考區間(Reference Interval),才能使臨床對健康普查者的檢驗結果作出判斷,對病人檢驗結果有大致的了解,發揮檢驗報告的作用。因此獲得檢驗項目的可靠的參考區間是實驗室的重要任務。

    一、幾個基本概念

    1、參考個體(Reference Individual)

    依據臨床對某檢驗項目的使用要求確定選擇原則,以此選擇的測定參考值的個體。所有參考個體的集合為參考總體。

    2、參考抽樣組(Reference Sample Group)

    從統計意義上,一定數量的參考個體是從參考總體中的一個抽樣。在現今的參考值建立中,都是對參考抽樣組作具體研究,在一定的可信限條件下,成為某項目的參考值和參考區間。

    3、參考值(Refarence Value)

    對一個參考個體進行某項目測定得到的的值為該個體的參考值,所有參考抽樣組的各個參考值合起來即為參考值范圍。

    4、參考區間和參考限(Reference Interval or Reference Limit)

    依據所有參考值的分布特性以及臨床使用要求,選擇合適的統計方法進行歸納分析后,確定參考值范圍中的一部分為參考區間,區間的兩端為參考區間的限值,分為低參考限和高參考限。

    一般情況下,常選擇95%分布范圍的大小表示參考值區間。例如 從2.5%位數到97.5%位數所在的區間。亦可從0%~95%位數或者選擇99%的上限值。

    5、“正常值”、“正常范圍”及“參考范圍”,“參考值”常被稱為“正常值”。“正常”理解為健康,若測定值不在參考區間內,意即檢查對象有病或不是良好健康狀態,亦即“不正常”。其實無法判斷誰是正常人,健康只是相對的,因此“正常”詞義不清。另外,“正常”亦理解為所有數據呈高斯(正態)分布。但生物數據大多不呈高斯分布。為使精確而少混淆,應不用“正常值”一詞,而用“參考值”,自然亦不再用“正常范圍”。

    很多地方用“參考范圍”表示“參考區間”。“范圍”常定作實際的最小和最大測定值的一組值(即:參考值組的整個范圍)。因此“參考范圍”應是參考抽樣組內所有參考值集合,以最小的和最大的參考值為界限。顯然“參考區間”只是“參考范圍”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體,兩者不能混淆。

    二、對新項目建立參考值范圍和參考區間計劃

    1、根據文獻及實驗研究,總結對該項目測定結果產生的生物變異和分析干擾的因素,供選擇參考個體時用。

    2、確定參考個體的選擇原則(或排除非參考個體的原則),編寫與之對應的調查表。

    3、依據調查表和其他有關記錄,挑選候選的參考個體。

    4、依據排除原則,剔去不符要求詳細告訴各個受檢參考個體,做好準備。

    5、將采集標本前和采集時對受檢查的要求詳細告訴各個受檢參考個體,做好準備。

    6、完善地采集標本,做好分析前的標本預處理。

    7、在良好的控制條件下,用事先指定的分析方法對處理好的標本作檢測,獲得參考值結果。

    8、檢查有無明顯的誤差或離群點。若有,按事先約定原則,剔去不符要求的數據后,再補上必需的數據。

    9、繪制分布圖,了解數據的分布特性。選擇合適統計方法,估計參考限和參考區間(包括:如合適的話,將數據分成幾組,分別求參考區間)。

    10、將上述工作,詳細敘述成文備查。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