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04-30 18:41 原文鏈接: 無力的血小板多舛的命運


    前  言

    關乎出凝血的四大因素:血管、凝血因子、血小板、纖溶系統。生理情況下處于平衡狀態,四大系統相互制約相安無事。一旦病理因素導致平衡被打破,天平的一端是出血,另一端是血栓,都是人類無法承受之痛。然而作為醫務人員的我們怎么才能既快又準的診斷出疾病的根源呢?一套合理的疾病診斷思維顯得尤為重要。

    病例診斷經過

    病人資料:患者,男,12歲,因反復的鼻出血就診于我院血液科門診,自訴平時經常有不明原因的皮膚淤青,輕度的鼻出血,否認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藥物。查體:有輕微的貧血貌,余正常。從出凝血四大因素出發,秉承由常見疾病到罕見疾病的篩查順序原則,依次開出血常規、凝血功能檢查、血小板聚集功能檢測。實驗室檢測結果如下:

    1.血常規檢測
     

    \


    血常規檢驗報告提示:輕度貧血,血小板數量正常,但不排除血小板功能正常。

    2.凝血功能檢測
     

    \


    凝血功能檢驗報告提示:凝血因子正常,纖溶系統正常。

    3.血小板聚集功能檢測

    \

    血小板聚集功能結果提示:血小板對誘導劑ADP/腎上腺素(EPI)/花生四烯酸(AA)/膠原(COLL)的反應性低下,對瑞斯托霉素(Ris)的反應性正常。提示血小板多種受體功能障礙。

    4.血小板抗原流式細胞術檢測
     

    \

    流式細胞儀檢測提示:CD41無表達、而CD61僅表達4.3%,均較正常明顯降低,說明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均明顯減少。

    綜合以上體征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可確診此患者為血小板無力癥。

    案例分析

    血小板無力癥(glanzmann'sthrombasthenia,GT)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出血性疾病[1],主要致病原因是血小板功能的障礙,發病率為0.01/萬。本病的特點是血小板對多種生理性誘聚劑反應低下或缺如,由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GPⅡb)或Ⅲa(GPⅢa)質或量的缺陷引起[2],屬少見病種,患者常終生存在出血傾向。

    GT的臨床特點為:

    (1)患者往往自幼發病,常表現為中、重度皮膚黏膜出血,鼻出血和牙齦出血,女性常表現為月經量過多。

    (2)實驗室檢查特點血小板計數正常,出血時間延長、血塊收縮不良、血小板聚集試驗異常[3]。

    發病機制為:

    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只在巨細胞和血小板上表達,定位于17號染色體上q21-23片段內,其作為黏附蛋白受體的整聯蛋白超家族成員,與體外連接蛋白受體(VnR)共同構成細胞黏附蛋白亞家族,是血小板表面最主要的抗原及功能蛋白,它可以與腎上腺素、ADP、凝血酶、纖維蛋白原等黏附分子結合介導血小板聚集[4],當血小板活化時,內池GPⅡb/Ⅲa向外釋放,復合物空間構型發生改變,纖維蛋白原受體位點暴露而與血漿纖維蛋白原結合發揮止血作用。此外,纖維蛋白原與GPⅡb/Ⅲa的結合還可引起跨膜信息傳遞,導致血小板的進一步活化和釋放反應[5],這些正反饋作用加速了血小板血栓的形成,當GPⅡb/Ⅲa表達減少或者功能異常時都可能導致血小板功能不全。

    GT患者的出血程度并不跟GPⅡb/Ⅲa的缺陷程度呈明顯相關性,還沒有有效的預測指標判斷GT患者的出血程度和風險。外傷和手術常引起GT的嚴重出血,因此應盡可能的避免外傷和手術。同時聯合檢測多種血小板聚集反應和血細胞計數、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有利于GT鑒別診斷[6]。目前GT的最佳治療方法仍是輸血和(或)輸血小板的支持治療。而多次輸注又可引起同種免疫反應,因此最好輸注去白細胞的ABO和HLA配型一致的淡彩血小板。近年來采用重組凝血因子VIIa制劑治療出血嚴重的GT,增強其凝血功能取得較好的止血效果,即使應用于對血小板輸注無效的患者,重組VIIa也是有效和安全的。GT常見的并發癥是由于慢性失血導致的缺鐵性貧血,在這例病人身上也有體現,因此需要鐵劑的治療。GT的基因治療也在研究中,有報道在GT小鼠體內成功采用轉基因技術獲得血小板特異性的αⅡb復合物的治療性表達,期待其早日應用于臨床。

    總  結

    結合本病例,GT屬于罕見病,臨床經驗和重視程度往往不足,但是如不能及時準確診斷,常會引起嚴重的后果甚至致命的出血。我們檢驗人在面對復雜和罕見的出血性病例時,一定要有清醒的診斷思路分析出血的特點和止血障礙的影響因素,綜合分析和檢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擇個體化的檢驗方案,才能運用手中的檢驗手段去偽存真一步步得出正確的診斷,服務于臨床和患者。

    專家點評

    本文從一個罕見出血性病例出發,通過思路清晰的實驗室檢驗手段得出正確的診斷。又詳細的介紹了血小板無力癥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特征以及治療措施,完整的闡述了本病的相關知識。不管是檢驗工作者或者臨床醫生都能從中獲益。

    專家簡介
    高嵐,主任技師 ,研究生導師。河南省人民醫院檢驗科副主任,河南省老年醫學會檢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醫學會檢驗學會第九屆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檢驗管理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等。


    參考文獻

    [1]高敏,蘇庸春.遺傳性血小板無力癥發病機制及治療進展[J].臨床兒科雜志,2015,33(05):486-489.

    [2]SEBASTIANOC.BROMBERG M.BREEN K et al.Glanzmann’sthrombasthenia: report of a case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Int J Clin Exp Pathol,2010,3:443-447.

    [3]RODEGHIERO F,CASTAMANG,TOSETTOA,etal.The discrimi-nant power of bleeding history forthe diagnosis of von Willebrand disease type 1: aninternational,multicenterstudy[J].J ThrombHaemost,2005,3:2619-2626

    [4]田萌蘇,張桂珍,徐方運,等.51 例血小板無力癥臨床分析[J].天津醫學雜志,2003,31(12):782

    [5]江虹,周靜,賈勁,等.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測定在診斷血小板無力癥中的應用[J].華西醫學,2006,21(4):797-798.

    [6]LOBO V,SHETTYS,KULKARNIB,etal.A novel ELISA for diag-nosis of Glanzmann’sthrombasthenia and the heterozygote carriers[J].Ann Hematol,2012,91:917-921.


    說明:本文為原創投稿,不代表國際檢驗醫學傳媒、檢驗醫學微信平臺觀點。轉載時請注明來源及原創作者姓名和單位。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