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夫,我們這里有個患者,需要您急會診,能來看看嗎?”電話那頭,骨科病房醫生焦急地說。
我放下手頭的事情,趕到骨科病房。
患者是83歲的女性,因“股骨頸骨折1月”入院。既往高血壓病、冠心病。因拒絕手術治療,故近1月予牽引制動治療。近三天患者出現口干多飲,伴食欲不振,無腹痛、腹瀉。
查體:血壓160/105mmHg,表情淡漠,精神萎靡,甲狀腺未觸及,全腹輕壓痛, 無反跳痛, 腎區無叩擊痛。
查血、尿、糞常規及肝腎功能、甲狀腺功能和血糖正常,血鈣3.50mmol/L,血磷1.21mmol/L。心電圖示竇性心律、偶發房早、T波改變。我再予急查血鈣,為3.49mmol/L。
考慮診斷為“高鈣血癥”。
診斷要點:
首先,回顧高鈣血癥的主要癥狀:
①消化系統:厭食、惡心、嘔吐、腹脹、便秘等;
②泌尿系統:口干、多飲、多尿。雙側尿路結石或腎實質鈣鹽沉著。常繼發尿路感染,反復發作引起腎功能損害;
③骨骼系統:骨骼疼痛,椎體壓縮、骨骼畸形,易發生病理性骨折;
④神經肌肉系統:乏力、倦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疾病;
⑤心血管系統:高血壓和各種心律失常(如Q-T間期縮短,ST-T段改變等)。
其次,完善實驗室檢查:
一般實驗室所查血鈣即血總鈣,包括與蛋白結合的鈣和游離鈣,如遇高鈣血癥,需重復測定,以除外實驗室及止血帶綁扎時間過長等因素造成的誤差,還需注意患者有無脫水及血漿蛋白濃度升高等。粗略估計血清蛋白每增加約10g/L,血清總鈣約增加0.2mmol/L。注意,在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時,大量異常活化的血小板在體外釋放鈣,可引起假性高鈣血癥。
另外,可計算“校正鈣”排除假性高鈣血癥:校正鈣=實測鈣+(40-實測白蛋白)×0.02,鈣濃度單位用mmol/L,白蛋白單位用g/L。
而患者兩次血鈣超過3.0mmol/L,癥狀明顯,該診斷成立,先予以擴容、利尿等對癥處理,再尋找積極病因。
治療要點:
1、擴容、促進尿鈣排泄:
在開始的24~48h,每日靜脈滴注3000~4000ml生理鹽水,既能糾正脫水,又可增加腎臟對鈣的濾過以及降低其重吸收。老年患者及心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擴容,可從胃腸道補液。
容量補足后可使用呋塞米,抑制尿鈣的重吸收(噻嗪類利尿劑可減少腎臟鈣的排泄進而加重高血鈣,因此絕對禁忌)。呋塞米一般與后面提到的抗骨吸收藥物聯用,在抗骨吸收藥物起效后即可停用,僅用1~3天。
2、應用抑制骨吸收藥物:
可阻斷破骨細胞骨吸收來降低血鈣。主要有:
①二磷酸鹽:靜脈使用;
②降鈣素:鮭魚降鈣素2~8IU/kg,鰻魚降鈣素0.4~1.6IU/kg,每6小時1次,肌肉或皮下注射,每6~12小時重復注射;
③糖皮質激素:通過多種途徑降低血鈣,如抑制腸道吸收、增加尿鈣排泄等;
④腹膜或血液透析。
經過3天對癥治療,患者血鈣降至正常,癥狀明顯緩解。
癥狀緩解了,病因究竟是什么?
接下來的問題是,高鈣血癥的病因是什么?已查甲狀旁腺素(PTH)及尿鈣正常,維生素D、腫瘤標志物,肝膽脾胰及泌尿系彩超、乳腺彩超、胸片均未見異常,一切毫無破綻,該從何處著手?
鑒別要點:
我們知道,PTH、降鈣素、1,25(OH)2-D共同調節體內的鈣濃度,而參與調節的器官包括骨骼、腸道和腎臟,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異常均可導致高鈣血癥。
根據甲狀旁腺細胞功能是否紊亂,高鈣血癥可分為兩大類,即甲狀旁腺激素依賴性高鈣血癥和非甲狀旁腺激素依賴性高鈣血癥,前者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后者包括各類腫瘤疾病、甲亢、維生素D過多、腎衰、藥物(維生素A、維甲酸、噻嗪類利尿劑、氨茶堿等)及家族性低尿鈣高鈣血癥等。
病因中,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和惡性腫瘤常見。惡性腫瘤引起高鈣血癥的主要途徑有:
①乳腺癌等惡性腫瘤骨轉移所致的局限性溶骨性骨破壞;
②多發性骨髓瘤和其他累及骨髓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以及發生于肺、腎、泌尿生殖系的惡性腫瘤合成、分泌一些細胞因子和腫瘤相關激素導致高鈣血癥。
但患者的病因卻都不在此列。
一語驚醒夢中人
后來,我和主任商討,他一語驚醒夢中人:“患者骨折后是否長期制動?”
我一拍腦袋,咋沒想到這點呢!在排除常見因素后,居然忽略了它——制動性高鈣血癥!
制動性高鈣血癥要點:
骨結構受多種壓力及激素的影響,這些因素之間的平衡會保持骨形成與骨破壞之間的平衡。
在制動的狀態下,骨形成與骨破壞失偶聯,骨破壞大于骨形成,骨鈣釋放入血。鈣主要經腎臟排泄,當腎臟排泄鈣的能力不足以代償釋放入血的鈣時,就會導致高鈣血癥。另外,炎性反應因子也可能參與制動患者的骨破壞過程。
針對制動性高鈣血癥,主要是對癥治療,并逐漸進行功能鍛煉。
總結:
疾病診治過程中,任何細節都不能放過,被我們忽略的那一點,往往就是最關鍵的那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