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05-07 11:11 原文鏈接: 談談兒童隱血和血尿

    血尿,顧名思義,即小便中混有血液。醫學上通常是指尿液離心后,尿沉渣在每高倍顯微鏡視野內,可看見3個以上的紅細胞,即應考慮血尿可能,若多次檢測小便均可見上述異常,則血尿診斷成立。按尿液中混有血液的多少,可分為肉眼血尿和鏡下血尿(即尿液顏色正常,但顯微鏡下可見到紅細胞)。一般而言,1000ml尿液中含1ml以下的血液,肉眼不能辨認,僅微渾;含2ml血液,尿液則呈輕微紅色,而含4ml血液時則有明顯血色,即出現肉眼血尿。血尿患兒,特別是鏡下血尿患者往往無明顯異常的臨床癥狀,隱匿發病,因此,該病多因體檢或偶然發現,但是由于血尿病因復雜,預后輕重不一,故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診療。

    1. 尿液呈紅色,一定是血尿嗎?

    案例1 小明是一名來自窮困邊遠山區的患兒,因“反復咳嗽伴消瘦盜汗3月余”收入住院,最終診斷肺結核,治療前,小便常規正常,但是在服用抗結核藥物(含利福平)治療的第二天早晨,細心的家長驚恐地發現患兒尿液呈現紅色,難道真的是禍不單行,小明又患上了腎炎嗎?為什么疾病越看越嚴重......,一個個疑問縈繞在心頭,其家長一大早便守在醫生辦公室門口要問個究竟。值班醫師聞訊后,迅速趕來解疑答惑:

    尿液呈紅色,并一定是血尿,血尿亦有真假之分!只有排除假性血尿后,才能確診為真性血尿,這兩者的區別在于:假性血尿患兒的尿液在顯微鏡下無紅細胞存在。常見的假性血尿包括:患兒口服利福平(抗結核藥)、苯妥因鈉和大黃等藥物后,因藥物代謝的原因,尿液呈現紅色;兒童大量服食含有人造色素的食品后也可出現紅色尿液;此外血紅蛋白尿和肌紅蛋白尿的患兒,他們的尿液也呈紅色等等。因此,小明的尿液呈現紅色,考慮由抗結核藥所導致,囑其多飲水即可,不必緊張,但是經過一番解釋后,小明的爸爸仍然半信半疑,要求復查小便常規,最終正常的尿液檢查結果讓其懸在心中的“石頭”終于落地。

    因此,尿液呈紅色,并一定是血尿。當然,若遇及此種情況時,應立即就醫,以免耽誤病情,并把最近的飲食、服藥情況告訴醫生,這將有利于疾病的診治。

    2. 小便常規中潛血陽性怎么辦?

    案例2 小紅,一名來自XX小學的學生,素來健康活潑,惹人喜愛,近來學校體檢發現尿潛血++,但是鏡檢紅細胞為0,尿PH、尿比重等均正常,患兒的近親屬亦無腎臟疾病,這是為什么?難道小紅患上了腎炎嗎?醫生一番耐心細致的解釋終于揭開了謎底:

    尿液紅細胞通常有兩種檢測方法,一種方法為人工法,采用顯微鏡直接觀看計數,這是傳統而精準的方法,但相對費時;另一種方法即采用機器檢驗,通過化學試紙來檢測尿潛血,該法靈敏度極高,但是容易受到外界眾多因素的干擾,如尿液存放時間長或高溫存放、菌尿、大量食用維生素C等,均可導致尿潛血結果假陽性(即尿液中并無紅細胞,但是尿潛血卻呈陽性)。因此,在臨床工作中,醫生主要根據尿液鏡檢紅細胞的多少來診斷患兒是否存在血尿,而尿潛血這一項僅供參考。由上可知,小紅同學尿潛血陽性并非患上了腎炎,而是一種假陽性的結果,由外界干擾因素所致,血尿診斷不成立,必要時可復查小便常規。當然如果患兒尿潛血呈現強陽性(++++),同時伴有尿色改變(如呈粉紅色),或伴有發熱等不適時,也應及時就診,配合醫生完善相關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可能。

    3. 血尿常見的病因有哪些?

    血尿的病因十分復雜,泌尿系統(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等)任何一處的損傷均可能導致血尿,量極少則表現為鏡下血尿,量多則出現肉眼血尿。常見的病因如下:

    1. 腎臟疾病:

    1) 腎小球腎炎,如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繼發性腎小球腎炎等;

    2) 感染,如腎盂腎炎,腎結核等;

    3) 畸形,如腎血管畸形、多囊腎、腎盂積水等;

    4) 腎臟腫瘤;

    5) 腎血管病變,如腎靜脈血栓形成、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征等;

    6) 意外損傷;

    7) 藥物性血尿,導致兒童血尿的藥物種類較多,主要多見抗生素、解熱鎮痛抗炎藥和抗腫瘤藥物等,具體包括:

    抗生素(處方類藥物):如頭孢拉定( 先鋒Ⅵ號)、頭孢噻吩( 先鋒Ⅰ號)、頭孢噻啶(先鋒Ⅱ號)、頭孢唑林(先鋒Ⅴ號)、頭孢硫咪、氧氟沙星、慶大霉素、鏈霉素、阿卡米星、卡那霉素、妥布霉素、萬古霉素和克林霉素等;

    解熱鎮痛抗炎藥(多為處方類藥物):對乙酰氨基酚(許多感冒非處方類用藥均含此成分)、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萘普生鈉、吲哚美辛、雙氯芬酸、吡羅昔康、保泰松等;

    抗腫瘤藥物(處方類藥物):順鉑、卡鉑、環磷酰胺和絲裂霉素等;

    抗凝血藥物(處方類藥物):華法林等;

    中藥(非處方類藥物):三七、魚腥草、雷公藤和關木通等;

    2.尿路疾病:

    1) 感染:尿路感染、結核;

    2) 結石,如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

    3) 其他,如腫瘤、息肉、憩室、異物等;

    3.全身性疾病

    1) 出血性疾病,如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新生兒自然出血癥、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

    2) 心血管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細菌性心內膜炎等;

    3) 感染性疾病,如猩紅熱、鉤端螺旋體、流行性出血熱、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暴發性流腦等;

    4) 風濕結締組織性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紫癜性腎炎等;

    5) 營養性疾病,如維生素C缺乏癥、維生素K缺乏癥;

    6) 其他,如遺傳性毛細血管擴張癥,劇烈運動引起的一過性血尿、特發性高鈣尿癥等。

    由上可知,血尿的原因眾多,患兒若出現血尿,應及時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相應的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4. 血尿患者預后好嗎?常見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血尿的預后主要取決于病因,如患兒無臨床特殊不適,無家族史,亦無其他實驗室檢查異常,僅僅是鏡下血尿,預后往往較好,對正常生活基本無影響;但是如果伴有其他一些嚴重的癥狀,如視力和聽力異常、浮腫、腰部劇烈疼痛、皮膚粘膜出血等,則需要積極治療,防止病情惡化。因此,明確血尿病因對于預后的評估至關重要。

    血尿患兒常見的注意事項包括:

    1) 無論是鏡下血尿,還是肉眼血尿,都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相應的醫學干預,切勿亂投醫、亂服藥物,宜定期門診隨訪;

    2) 小便時注意觀察尿色、尿量、是否伴有細小不宜消散的泡沫、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特殊不適等,若異常,及時就診。

    3) 平時若因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疾病就醫時,應主動將血尿病史告知醫生,以便診療,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

    4) 適量運動,防寒避暑,健康飲食、注意休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