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05-08 09:58 原文鏈接: 糞便檢查的注意事項

    1.概述

    正常糞便主要由消化后未被吸收的食物殘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細菌和無機鹽及水等組成。

    糞便檢查的主要目的

    ①了解消化道有無炎癥、出血、寄生蟲感染、惡性腫瘤等情況;

    ②根據糞便的性狀、組成、間接地判斷胃腸、胰腺、肝膽系統的功能狀況;

    ③了解腸道貌岸然菌群分布是否合理,檢查糞便中有無致病菌以協助診斷腸道傳染病。

    2.糞便標本的采集、保存和檢驗后處理

    糞便標本的采取直接影響結果的準確性,通常采用自然排出的糞便,標本采集時注意事項如下:

    1.糞便檢驗應取新鮮的標本,盛器在潔凈,不得混有尿液,不可有消毒劑及污水,以免破壞有形成分,使病原菌死亡和污染腐生性原蟲。

    2.采集標本時應用干凈的竹簽選取含有粘液、膿血等病變成分的糞便;外觀無異常的糞便須從表面、深處及糞端多處以材,其量至少為指頭大小。

    3.標本采集后應于1小時內檢查完畢,否則可因PH膠消化酶等影響導致有形成分破壞分解。

    4.查痢疾阿米巴滋養體時應于排便后立即檢查。從膿血和稀軟部分取材,寒冷季節標本傳送及檢查時均需保溫。

    5.檢查目本血吸蟲卵時應取粘液、膿血部分、孵化毛呦時至少留取30克糞便,且須盡快處理。

    6.檢查蟯蟲卵須用透明薄膜拭子于晚12時或清晨排便前自肛門周圍皺裂處拭取并立即鏡檢。

    7.找寄生蟲蟲體及作蟲卵計數時應采集24小時糞便,前者應從全部糞便中仔細搜查或過篩,然后鑒別其種屬;后者應混勻后檢查。

    8.做化學法隱血試驗時,應于前三日禁食肉類及含動物血食物并禁服鐵劑及維生素C。

    9.做糞膽原定量時,應連續收集3天的糞便,每天將糞便渴勻秤重后取出允20克送檢。

    10.做細菌學檢查的糞便標本應采集于滅菌有蓋的容器內立即送檢。

    11.無糞便排出而又必須檢查時,可經肛門指診或采便管拭取標本,灌腸或服油類瀉劑的糞便常因過稀且渴有油滴等而不適于做檢查標本。

    12.糞便檢驗后應將紙類或塑料標本盒投程度焚化爐中燒毀。搪瓷容器應泡于消毒液中(如過氧乙酸、煤酚皂液或新潔爾滅等)24小時,棄消毒液后,流水沖洗干凈備用。所用載上玻片需用5%煤酚皂液浸泡消毒。

    3.糞便一般性狀檢查

    (一)量

    正常成人大多每日排便一次,其量約為100-300克,隨食物種類,食量及消化器官的功能狀態而異。攝取細糧及肉食為主者,糞便細膩而量少;進食粗糧特別是多量蔬菜后,因纖維質多致糞便量增加。當胃、腸、胰腺有炎癥或功能紊亂時,因炎性滲出,腸蠕動亢進擴消化吸收不良,可使糞便量增加。
    (二)外觀

    糞便的外觀包括顏色與性狀。正常成人的糞便出時為黃褐色成形便,質軟;嬰兒糞便便可呈黃色或金黃色糊狀。久置后,糞便事的膽色素被氧化可致顏色加深。病理情況下可見如下改變:

    1.粘液便:正常糞便中的少量粘液,困與糞便均勻混合不易察崢,若有肉眼可見的粘液,說明其量增多。小腸炎時增多的粘液均勻地混于糞便之中;如為大腸言不由衷奕,由于糞便已逐漸成形,粘液不易與糞便渴勻;來自直腸的粘液則附著于糞便的表面。單純粘液便析粘液無透明、稍粘稠,膿性粘液則呈黃白色不透明,見于各類腸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蟲病。

    2.糖便:便呈粥狀且內容粗糙,見于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竇潴留。

    3.胨狀便: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常于腹部絞痛后排出粘胨狀、膜狀或紐帶狀物,某些慢性菌痢疾病人也可排出類似的糞便。

    4.膿性及膿血便:說明腸道下段有病變。常見于痢疾、潰瘍性結腸炎、局限性腸炎、結腸或直腸癌。膿或血多少取決心書于炎癥的類型,及其程度,在阿米痢產百,以血為主,血中帶膿,呈暗紅色稀果醬樣,此時要注意與食入大量咖啡,巧克力后的醬色糞便相鑒別。細菌性痢疾則以粘液及膿為主,膿中帶血。

    5.鮮血便:直腸息肉、結腸癌、肛裂及痔瘡等均都可見鮮紅色血便。痔瘡時常在排便之后有鮮血滴落,而其它疾病多見鮮血附著于糞便的表南。過多地食用西瓜、蕃茄、紅辣椒等紅色食品,糞便亦可呈經戈爾巴喬夫,但很易與以上鮮血便鑒別。

    6.柏油樣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時,紅細胞被胃腸液消化破壞,釋放血紅蛋白并進一步降解為血紅素、卟啉和鐵等產物,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鐵與腸內產生的硫化物結合成硫化鐵,并刺激小腸分泌過多的粘液。上消化道出血50-75ml時,可出現柏油樣但,糞便呈褐色或黑色,質軟,富有光澤,宛如柏油。如見柏油樣便,且持續2-3天,說明出血量至少為500ml。當上消化道持續大出血時,排便次數可增多,而且稀薄,因而血量多,血紅素不能完全與硫化物結合,加之血液在腸腔內推進快,糞便可由柏油樣轉為暗紅色。服用活性炭、餓、鐵劑等之后也可排黑色便,但無光澤且隱血試驗陰性。

    7.稀糊狀或稀汁樣便:常因腸蠕動亢進或分泌物增多所致見于各種感染或非感染性腹瀉,尤其是急性胃腸炎。小兒腸炎時腸蠕動加速,糞便很快通過腸道,以致膽綠素來不及轉變為糞便膽素而呈綠色稀糊樣便。遇大量黃綠色的稀汁樣便并含有膜狀物時應考慮到偽膜性腸炎;艾滋病伴有發腸道隱孢子蟲感染時也可排也大量稀汁樣便。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可崢洗肉水樣便,出血性小腸炎可見紅豆湯樣便。

    8.米泔樣便:呈折色淘米水樣,內含粘液片塊,量大,見于重癥霍亂,副霍亂患者。

    9.白陶土樣便: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膽管梗阻,進入腸內的膽汁減少或缺少如,以致糞便膽素生成相應的減少甚至無糞便膽素產生,使糞便呈灰白色,主要見于陰寒性黃疸。筆鋇餐造影術后可因排出使糞便呈黃白色。

    10.干結梗:常由于習慣性便秘,糞便在結腸內停留過久,水份過度吸收而排出羊糞便樣的硬球或糞便球積成的硬條狀糞便。于老年排便無力時多見。

    11.細條狀便:排便形狀改變,排出細條或扁片狀糞便,說明直腸狹窄,常提示有直腸腫物存在。

    12.乳凝塊:嬰兒糞便中見有黃白色乳凝塊,亦可能見蛋花樣便,提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完全,常見于消化不良,嬰兒腹瀉。

    (三)氣味

    正常糞便有臭味,主要因細菌作用的產物如吲哚、糞臭素、硫醇、硫化氫等引起的。

    肉食者臭味重,素食者臭味輕,糞便惡臭且呈堿性反應時,乃因未消化的蛋白質發生腐敗所致患者患慢性腸炎、胰腺疾病、消化道大出血,結腸或直腸癌潰爛時,糞便亦有腐敗惡臭味。阿米巴性腸炎糞便呈魚腥臭味,如脂肪及糖類消化或吸收不良時,由于脂肪酸分解及糖的發酵而使糞便呈酸臭味。

    (四)酸堿反應

    正常人的糞便為中性、弱酸性或弱堿性。食肉多者呈堿性,高度腐敗時為強堿性,食糖類及脂肪多時呈酸性,異常發酵時為強酸性。細菌性痢疾、血只吸蟲病糞便常呈堿性;阿米巴痢疾糞便常呈酸性。

    (五)寄生蟲

    蛔蟲、曉蟲、帶絳蟲等較大蟲體或其片段肉眼即可分辨,鉤蟲蟲體須將糞便沖冼過篩方可看到。服驅蟲劑后應查找有無蟲體,驅帶絳蟲后應仔細尋找其頭節。

    (六)結石

    糞便中可見到膽石、胰石、糞石等,最重要且最多見的是膽石。常見于應用排石藥物或碎石術之后,較大者肉眼可見到,較小者需用銅篩淘洗糞便后仔細查找才能見到。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