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檢驗雖不是什么特異性的實驗,但由于血液不斷的在全身循環,流經身體的各個重要器官,滲透到各組織中,參與人體的新陳代謝,調節和維護人體各處機能活動和內外環境的平衡,人體各部位稍有異常改變,都會由血液攜帶其各種信息傳達出來,故檢查血液中各種細胞成分的量和質的變化即可協助判斷肌體各種組織器官的病變情況。特別提到的是,在我院就診的化療、放療及血液病等特殊病人中,血常規檢查是個非常重要的和經常需要檢測的觀察指標。因此血常規標本采集的是否合格成為了血常規檢測的先決條件,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以下幾類情況將直接影響血常規檢測的準確性,故這些標本將被拒收:
1.溶血標本:當標本發生溶血時大量紅細胞破壞形成大小不等的碎片,紅細胞的破壞直接導致紅細胞結果偏低,進而使得Hct,MCV結果偏低,MCH,MCHC是根據紅細胞數,Hct,MCV三者計算得出,故同時引起二者結果偏高。標本發生溶血時部分紅細胞小碎片體積低于特定閾值被記入血小板中從而導致小板檢測結果偏高。
2.標本凝固:血常規標本中有凝塊消耗了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測出的結果較患者實際結果的值要低,同時凝塊有堵塞儀器管道的可能。
3.采血管使用錯誤:目前我院使用的是血常規專用的抗凝劑為EDTA2K封閉式一次性負壓真空采血管,是對白細胞形態和血小板影響相對較小的抗凝劑,最適合用于血常規檢驗。
4.醫囑未匹配條形碼或條形碼匹配錯誤。
5.標本取血量不足。
6.重度的乳糜及脂肪血標本。
參考文獻:
1.孫世忠,李光,翁亞賢“不合格血常規檢驗標本2314例原因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年8月第9卷第22期Chin J Misdiagn,Aug 2009Vol9No.22
2.隆維東,劉萬彬,李堅“標本溶血對血常規檢測結果的影響分析”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年5月第33卷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