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普遍應用的尿干化學檢驗存在較多問題,因此在干化學檢驗應用于篩檢時,不要忽視濕化學檢驗。濕化學檢驗是本,干化學檢驗是標。因為干化學檢驗是篩查定性檢驗,但真正到了腎病診斷時,干化學不能作為診斷依據,必須依靠濕化學。濕化學的發展很快,特別是在完善的自動化檢測系統和標準化程度等方面。同時濕化學還延伸了免疫化學的內容,使得濕化學法的很多指標對腎功能檢查、腎病的診斷,甚至對于腎病的預后,都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盡管濕化學檢驗發展較快,但干化學檢驗仍然有它獨特的優勢,那就是即時即地,簡易方便。例如,部隊野戰、抗震救災的醫療裝備中都用干化學檢驗,而像維和、災難醫學等90%也都適合用干化學檢驗,濕化學檢驗不適合突發事件。但是干化學檢驗也存在很多局限性,進而影響臨床的診斷。
具體說到干化學的尿十一項,在診斷中的意義是不同的,有的基本沒有疾病診斷價值,如尿比重有些醫院采用的是離子交換法,殊不知該方法的敏感度在±10%,誤差很大;用此法評價腎臟濃縮稀釋功能幾乎沒有臨床價值,此時使用折射法的儀器結果才有意義。
亞硝酸鹽,也有一定局限性。該指標只用于診斷因大腸桿菌引起的泌尿系統感染而其他菌類引起的泌尿系統感染都顯示為陰性。另外該方法還要求受檢者需服用含亞硝酸鹽的食品,否則還是陰性;此外還需要尿儲留一定的時間才能測出,因為大腸桿菌與亞硝酸鹽作用需要四個小時,若不在此時間內,檢測出的結果也還是陰性。
對于紅細胞和白細胞,因為不是形態學的檢查,受到的干擾因素更多,紅細胞假陽性率可以達到50%,因此臨床醫生拿到化驗單結果,看到是干化學法檢測的紅細胞、白細胞呈陽性,要考慮到這一檢測的局限性,對結果判讀要慎重。
因此對于干化學檢測的結果,只有在全陰的情況下才不需要做鏡檢,只要紅細胞、白細胞、尿蛋白、亞硝酸鹽等有一項是陽性,就需要使用鏡檢做最終判斷。
在談到正確評價各項目模塊方法學臨床價值時,有一個形象的事例。曾經臨床大夫拿到檢驗科的結果非常不理解,因為干化學法的尿蛋白顯示結果是逐漸降低的趨勢,而濕化學法的結果卻顯示是逐漸升高的趨勢。該如何解釋?這是由于干化學檢查的是白蛋白,而濕化學檢測的是總蛋白。在疾病初期釋放的低分子蛋白主要是白蛋白,隨著病情的發展,球蛋白逐漸增加,使得總蛋白增加,此時白蛋白卻是減少的,因此干化學顯示,白蛋白是逐漸減少的。而由于濕化學檢測的是總蛋白,因此與干化學檢驗的趨勢截然不同。因為檢測成分不同,造成干濕化學結果分離的現象。因此腎病的診斷要用濕化學法測量總蛋白。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檢驗科與臨床的溝通是多么必要,檢驗科應充分介紹檢測項目的優勢和局限性,這樣才能更好幫助臨床做診斷,這是檢驗科的責任。用于診斷的定量檢查必須用濕化學檢驗確認,干化學檢驗是不能準確定量的,因此必須用濕化學作為診斷的依據。濕化學檢查對于全身疾病特別是腎臟疾病的診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目前國內尿液化學分析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同一標本不同品牌的干化學分析儀檢測出的結果是不可比的。目前的現狀是一個醫院的急診科、病房、體檢中心等部門對于同一個病人標本所檢測的尿糖等干化學指標,檢驗結果都不能互認。面對此狀況,如何解決?建立同一檢測系統,也就是使用同一臺儀器同一個檢測系統就能避免這一問題。同時對于不同品牌的儀器,需要對檢測系統進行比對后,才能把握準確性。
第二,要正確理解干化學、尿流式、數字成像、顯微鏡檢等方法對紅細胞、白細胞檢測的臨床意義。不論是干化學、尿流式、數字成像還是鏡檢在檢測紅細胞、白細胞時,最終要以鏡檢為標準。對于干化學檢驗做篩選后,只要是陰性就可以不做鏡檢了。但因為干化學最大的問題是假陽性太高,因此需要配合鏡檢才能保證結果的準確性。但通常這樣的組合只適合于樣本量不大的縣醫院、衛生院,因為樣本量少,可以做到先用干化學做篩檢,出現陽性再做鏡檢。但對于樣本量大的醫院多用尿流式、數字成像來做篩選。
第三,不同方法檢驗結果的報告問題。對于干化學、尿流式、數字成像、顯微鏡檢等檢測方法,最終還是以鏡檢結果為準,因此形態學報告單只能有一個結果那就是鏡檢的結果。但這并不是說前三種方法都不用了,需要結合情況配合使用,何時何情況使用何種檢測方法,適宜技術才是解決之道。
第四,濕化學檢驗還要注意“檢測系統”的建立。目前濕化學方法應用正逐漸受到重視,為了避免出現干化學結果不互認的問題,從一開始就要建立規范的濕化學檢測系統,并且檢測系統必須完整,不能總是更換儀器或試劑,要保持相對的穩定。
最后,不管是干化學、濕化學,還是模塊組合檢測,都應以患者為中心以疾病診治需求為宗旨,合理使用檢測項目,推廣適宜技術。要從病人的即得利益著想,不能隨便設置檢測項目組合,如目前的尿十幾項檢測,并沒有遵循循征醫學,也不是適宜技術。
真正好的產品要符合臨床需要,要以循證醫學為指導進行組合,才能使產品不斷適合國際國內的發展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