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液染色操作方法
對于糞便、尿液等液體狀標本直接滴加盧戈氏碘液后鏡檢;也可以涂片經甲醇固定后滴加盧戈氏碘液染色 10 分鐘,水洗后鏡檢。
碘液染色的應用
1. 衣原體鑒定
沙眼衣原體在宿主細胞的細胞質內形成包涵體,由密集的顆粒組成,其基質中含有糖原,用碘液染色呈棕褐色斑塊,如下圖:
2. 糞便中的淀粉顆粒與脂肪滴及食物殘渣鑒別
滴加碘液后顯紫黑色,高倍鏡下可見同心圓形放射紋。
加碘液的糞便干燥后,紫黑色顆粒變成棕紅色。淀粉顆粒有時與脂肪滴和食物殘渣易混淆,可在圖片上滴加 1~2 滴盧戈氏碘液予以鑒別,此法簡單易行且特異性強。加碘液后淀粉顆粒顯色深淺與制片有關。若干燥后再行鏡檢,因淀粉失水后分子間隙縮小,碘分子被從中擠出,碘 - 淀粉復合物結構解體,紫色或藍色褪去而碘單質原有的棕紅色。
3. 吞噬細胞和阿米巴鑒別
吞噬細胞有別于其他細胞的重要特征是胞漿中有吞噬物。不規則型大吞噬細胞可與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形態相似,應注意鑒別。
致病性溶組織內阿米巴與迪斯帕內阿米巴包囊形態完全相同,呈圓形,10~20 微米大小,有 1~4 個細胞核,核周染粒大小均勻,排列整齊,核仁細小、位于核的中心或稍偏位;單核和雙核為未成熟包囊,其內有棒狀擬染體和糖原泡;4 核包囊為成熟包囊,擬染體和糖原泡小時。碘液染色涂片呈黃棕色,囊壁薄而透明,核膜和核仁清晰可見。
4. 糞類圓線蟲蟲體鑒別
主要依靠從新鮮糞便、痰、尿或腦脊液中檢獲桿狀蚴或絲狀蚴或培養出絲狀蚴為確診依據。在腹瀉患者的糞便中國也可檢出蟲卵。直接涂片法檢出率低,約為 62%。沉淀法的檢出率可達 75%。由于患者有間歇性排蟲現象,故病原檢查應進行多次。觀察蟲體時,滴加盧戈氏碘液,可使幼蟲呈現棕黃色,且蟲體的結構特征清晰,便于鑒別。
結語:盧戈氏碘液應該是檢驗科就有,也就是革蘭氏染色的二液。碘液還有這些作用,在遇到不明確的時候不妨試一試。學習是為了更好的工作,出一份盡量完美的報告是我們的責任。
特別是在疑似阿米巴痢疾的大便中,碘液染色必不可少,寧殺錯,別放過。對于糞類圓線蟲幼蟲加碘液可以更好看這個沒有見過圖譜,也沒有試過,大家也可以試試。形態學可能是檢驗工作中最后意思的地方了,看到了這些,成就感滿滿。說那么多只是希望大家多多留意,盡量不要錯過。
參考資料:
1. 《臨床檢驗診斷學圖譜》下冊
2. 《臨床微生物診斷與圖解》第三版
3. 《人體寄生蟲學》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