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05-15 16:02 原文鏈接: 非發酵菌及檢驗

    一、概述


      非發酵菌主要是指一群①不發酵或不分解糖類的②革蘭陰性③無芽胞④需氧桿菌。目前,非發酵菌包括13個屬。主要有假單胞菌屬、不動桿菌屬、產堿桿菌屬、莫拉菌屬、黃桿菌屬等。這些細菌大多為條件致病菌

      對于非發酵菌的鑒定,必須首先進行種屬間的鑒別,然后進行種間的鑒定。一般實驗室只需用幾項試驗,如氧化酶、O-F試驗、動力及鞭毛、菌落色素、硝酸鹽還原試驗以及在麥康凱瓊脂上的生長情況等即可對90%~95%分離的菌株作出初步鑒定。

      1.培養溫度:多數非發酵菌適宜生存于自然界,培養溫度以30℃為宜。有的更適宜生長于室溫(18℃~22℃)。故常規標本應先培養于35℃~37℃,再培養于30℃或室溫。

      2.動力與鞭毛:在非發酵菌的鑒定中,細菌是否具有鞭毛及鞭毛的特點有重要的診斷意義。由于非發酵菌大部分為專性需氧菌,在半固體培養基上觀察動力不明顯,因細菌在瓊脂表面生長,底層穿刺生長不良或不生長,故觀察非發酵菌的動力以30℃或室溫12~24h培養物懸滴法為準。有時需借助鞭毛染色予以鑒定。

      3.氧化酶試驗:該試驗是鑒定非發酵菌的重要試驗,非發酵菌中除不動桿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及個別假單胞菌外,氧化酶試驗均為陽性。

      4.氧化-發酵(O-F)試驗:本試驗是確定非發酵菌與發酵菌以及測定非發酵菌是否利用糖的基本試驗。非發酵菌對葡萄糖的代謝特點是氧化型產生微量酸。在氧化-發酵(O-F)試驗中,應為開管產酸,閉管不變。

      5.在麥康凱瓊脂上生長情況:如假單胞菌屬、不動桿菌屬、產堿桿菌屬等生長,而莫拉菌屬和艾肯菌屬等不生長。非發酵菌幾種主要菌屬的基本特征見表5-25-1。


    二、假單胞菌屬

      假單胞菌屬為一大組革蘭陰性桿菌,大量存在于水、土壤和空氣中。在人類感染的非發酵菌中,假單胞菌屬約占70%~80%,主要為銅綠假單胞菌(約55%~65%)。其次為嗜麥芽窄食單胞菌、熒光假單胞菌、惡臭假單胞菌、產堿假單胞菌等。這些菌株也是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本屬菌為無芽胞、無莢膜的革蘭陰性桿菌。大小(1.5~3.0)μm×(0.5~1.0)μm,多有極端鞭毛,為專性需氧菌。最適溫度為30℃~37℃,營養要求不高,能在普通瓊脂上生長。許多菌株能產生水溶性色素和多種胞外酶

      (一)銅綠假單胞菌

      銅綠假單胞菌是假單胞菌屬的代表菌種,俗稱綠膿桿菌。是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體之一。

      1.生物學特性

      (1)形態與染色:本菌為細長革蘭陰性桿菌,大小為(1.5~5.0)μm×(0.5~1.0)μm,無芽胞,無莢膜。有1~3根鞭毛,運動活潑。

      (2)培養特性:為專性需氧菌,生長溫度為25℃~42℃,最適溫度為35℃,但在4℃不生長,此點可與熒光假單胞菌區別。

      在普通瓊脂平板培養基上,經18~24h培養,可形成圓形大小不一,邊緣不整齊、扁平、隆起、光滑、濕潤的菌落。

      在血液瓊脂平板和麥康凱瓊脂培養基上,可形成5種不同形態的菌落:①典型型;②大腸菌樣型;③粘液型;④侏儒型;⑤粗糙型。

      在肉湯中經35℃18~24h培養,液面可形成菌膜,細菌在深層發育不良,呈微混濁或透明狀,菌液上層為藍綠色。

      銅綠假單胞菌產生的主要色素包括:①綠膿素(水溶性色素),為藍綠色,可溶于水和氯仿,無熒光性;②熒光素為綠色熒光素,溶于水而不溶于氯仿。本菌產生綠膿素的菌株約75.5%,產生熒光素的菌株約89.9%。

      (3)生化反應:氧化酶陽性,能氧化分解葡萄糖、木糖,產酸不產氣。本菌能利用枸櫞酸鹽,不產生吲哚,不產生H2S,能液化明膠,分解尿素,還原硝酸鹽并產生N2

      2.致病性:銅綠假單胞菌有多種毒力因子,如粘附素、多糖莢膜、外毒素、綠膿素、彈性蛋白酶、磷脂酶C。銅綠假單胞菌引起的局部感染常見于燒傷或創傷后,亦可引起中耳炎、角膜炎、尿道炎和下呼吸道感染,甚至引起心內膜炎、肺炎,嚴重者可引起敗血癥,死亡率甚高。

      耐藥性:該菌具有多重耐藥,主要是微孔蛋白的突變,可阻止抗生素由外膜進入胞質。初代敏感菌株在治療3~4天后可能發生耐藥。菌株對亞胺培南耐藥主要原因之一是產生金屬酶。

      3.微生物學檢驗

      (1)標本采集:根據病情可采集相應的臨床標本,如血液、腦脊液、胸水、腹水、尿液、膿液以及分泌物等。

      (2)檢驗方法及鑒定

      1)直接涂片鏡檢:綠色膿汁,分泌物可直接涂片,腦脊液、胸、腹水可直接或離心后取其沉淀物涂片,染色并鏡檢。

      2)分離培養:血液及體液標本可先增菌后再轉種血瓊脂和麥康凱瓊脂,膿液、分泌物、中段尿等可直接接種上述培養基分離培養。

      3)初步鑒定:可依據菌落特征、色素(約10%菌株不產生色素)、氣味等以及涂片染色結果,氧化酶試驗。

      最后鑒定:銅綠假單胞菌的最后鑒定仍主要依據生化反應特征,借此與其他假單胞菌相鑒別。對于不產生色素的銅綠假單胞菌若硝酸鹽還原試驗、明膠液化、精氨酸雙水解酶以及0.2%硫酸銅營養瓊脂生長試驗均為陽性時仍提示本菌的可能。

      4.治療:最大劑量應用青霉素,頭孢他啶和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聯合治療

      (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

      端鞭毛1~8根,有動力、無芽胞、無莢膜,菌落不溶血,有黃色素。氧化酶陰性,葡萄糖緩慢氧化,可水解七葉苷,液化明膠,DNA酶陽性并可使賴氨酸脫羧,氧化分解麥芽糖。

      本菌為條件致病菌,引起呼吸道、泌尿道、傷口感染,嚴重致菌血癥、心內膜炎。該菌在非發酵菌引起的感染中分離率僅次于銅綠假單胞菌和不動桿菌。

      治療:首選磺胺類:TMP/SMZ;喹諾酮類:環丙沙星或替卡西林/克拉維酸。對亞胺培南天然耐藥不應選用。

      三、不動桿菌屬

      菌體為球桿狀,并成對排列,可單個存在,無芽胞、無鞭毛、專性需氧菌。其生物學特征為“三陰”,即氧化酶陰性,硝酸鹽還原試驗陰性和動力陰性。臨床重要的不動桿菌屬細菌為醋酸鈣不動桿菌、鮑曼不動桿菌和洛菲不動桿菌。該菌為條件致病菌,引起醫院感染,從血、尿、膿液、呼吸道分泌物、腦脊液分離。

      四、產堿桿菌屬

      革蘭陰性短桿菌,有時呈弧狀,單個、成對或鏈狀排列,無芽胞,多數菌株無莢膜,本菌屬菌為周毛菌。在普通營養瓊脂上生長良好,需氧,在液體培養基中呈混濁生長,表面可形成菌膜,管底形成粘液沉淀,在含有蛋白胨的肉湯中產氨,使pH上升可至8.6。本菌屬菌氧化酶、觸酶均陽性,不分解糖類,O/F培養基中呈堿性反應,不分解尿素,不產生硫化氫,不形成吲哚,不液化明膠。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亦存在于人和動物腸道及皮膚上,形成正常菌群,本菌屬細菌為條件致病菌,常引起醫院感染。

      治療原則:根據體外藥敏試驗結果,可選用哌拉西林及替卡西林/克拉維酸,選用對該菌敏感的抗生素進行治療。

      五、黃桿菌屬

      黃桿菌屬為一群無動力、無芽胞、無莢膜,革蘭陰性桿菌。氧化酶、觸酶、磷酸酶陽性,血平板上生長良好,典型菌落呈淡黃色,黃色或棕黃色。芳香黃桿菌、腦膜炎敗血性黃桿菌較常見。治療:選用磺胺、紅霉素。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