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是我們經常會在各種地方看到的治療方式之一,但是很少有人對此有正確的了解。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6月舉行的健康大講堂上,輸血科趙國華副主任醫師向公眾詳細介紹了輸血治療的知識,他指出,輸血可以看做是一次小移植手術,是存在一定風險的治療方式,而且,親屬間的輸血一般不提倡的。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2013年6月舉行了淋巴瘤健康大講堂,本次健康大講堂上,專家們為聽眾帶來了有關淋巴瘤治療中的各種知識。輸血科的趙國華副主任醫師為我們講解了淋巴瘤治療過程中可能要遇到的輸血治療問題。
趙主任說,淋巴瘤的治療過程中,可能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造成血象降低,凝血機制改變等等情況,這時候就需要進行輸血治療。他指出,輸血實際上是血液成分治療,輸血可以認為是一種小的細胞移植或者小的器官移植,其意思就是說,可能存在一定的排異反應,尤其是腫瘤患者本身免疫力較低,因此多數采用取出白細胞的血小板制品。這可以降低血小板異體免疫的發生。
關于輸血,人們其實有很多誤解。趙國華說,血液是一種特殊的藥品,到目前為止,還不能實現工廠化的生產,只能依靠公眾愛心獻血。衛生部規定,醫療機構必須使用指定的血液供應機構,因此,你所去的醫院只能選擇定點機構的血液制品。
血液制品的種類有全血、紅細胞成分、血小板成分、血漿成分等類型。國際上一般以450毫升全血為1單位,我國則以200毫升為1單位,也分有300毫升和400毫升包裝。全血是由液態血漿和血細胞組成。由于所有的保存液都是針對紅細胞設計的,因此全血保存一般指紅細胞保存。
血液的保存時間非常有限,剛采的血,在4攝氏度條件下,在ACD或者CPD培養液中保存時間根據血液制品的品種不同而存在差異,全血與紅細胞保存期35天;血小板只能保存12小時,單采血小板,保存溫度為嚴格控制下的22度,并處于不停振搖條件下才能保存;白細胞
8小時候之后就會喪失功能。熊貓血相對較為特殊,經過特殊條件可以保存10年。
腫瘤相關性貧血是腫瘤常見的伴隨性疾病之一,其產生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歸納起來主要包括腫瘤方面的因素,如失血、溶血、骨髓受侵犯或者因化療、放療引起的骨髓移植。趙國華說,在這洪流相關性貧血患者血紅蛋白水平下降至7g/dL以下或者急需糾正缺氧狀態時,以及促紅細胞生成治療無效的慢性癥狀性貧血或者沒有機會接受EPO治療的嚴重貧血,就需要考慮輸血治療。
但是,輸血治療貧血優點在于起效很快,但存在感染及免疫抑制的風險。是存在一定缺陷的。而自體輸血則安全得多。趙國華說,自體輸血是指所輸注血液的供者和受者是一個人,自己的血是最安全的血液,用自己的血救自己是最安全的,不僅沒有傳播疾病的危險性,也不需要做交叉配血試驗。
親屬間的輸血則是有風險的,趙國華說,這和人們日常所認為的有很大出入,一般情況下,不提倡輸注親屬血液,因為輸注親屬血液發生移植物抗宿主反應的概率遠高于輸注非親屬血液,因此輸親屬血并不是最安全的。如果在某些情況下,非常需要輸注親屬血液時,建議親屬血液經輻照處理后輸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