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溫度:存在兩個不同的最佳溫度范圍(55℃左右,35℃左右)。通常所稱高溫厭氧消化和低溫厭氧消化即對應這兩個最佳溫度范圍。
2.pH值:厭氧消化最佳pH值范圍為6.8~7.2。
3.有機負荷:由于厭氧生物處理幾乎對污水中的所有有機物都有降解作用,因此討論厭氧生物處理時,一般都以CODcr來分析研究,而不象好氧生物處理那樣必須以BOD5為依據。厭氧處理的有機負荷通常以容積負荷和一定的CODcr去除率來表示。
4.營養物質:厭氧法中碳氮磷的比值控制在CODcr:N:P=(200~300):5:1即可。甲烷菌對硫化氫的最佳需要量為11.5mg/L。有時需補充某些必需的特殊營養元素,甲烷菌對硫化物和磷有專性需要,而鐵、鎳、鋅、鈷、鉬等對甲烷菌有激活作用。
5.氧化還原電位:氧化還原電位可以表示水中的含氧濃度,非甲烷厭氧微生物可以在氧化還原電位小于+100mV的環境下生存,而適合產甲烷菌活動的氧化還原電位要低于-150mV,在培養甲烷菌的初期,氧化還原電位要不高于-330mV。
6.堿度:廢水的碳酸氫鹽所形成的堿度對pH值的變化有緩沖作用,如果堿度不足,就需要投加碳酸氫鈉和石灰等堿劑來保證反應器內的堿度適中。
7.有毒物質。
8.水力停留時間:水力停留時間對于厭氧工藝的影響主要是通過上流速度來表現出來的。一方面,較高的水流速度可以提高污水系統內進水區的擾動性,從而增加生物污泥與進水有機物之間的接觸,提高有機物的去除率。另一方面,為了維持系統中能擁有足夠多的污泥,上流速度又不能超過一定限值。
營養物質對厭氧生物處理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厭氧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需要攝取一定比例的CNP及其他微量元素,但由于厭氧微生物對碳素養分的利用率比好氧微生物低,一般認為,厭氧法中碳氮磷的比值控制在CODcr:N:P=(200~300):5:1即可。
圖片
還要根據具體情況,補充某些必需的特殊營養元素,比如硫化物、鐵、鎳、鋅、鈷、鉬等。
在厭氧處理時提供氮源,除了滿足合成菌體之外,還有利于提高反應器的緩沖能力。如果氮源不足,即碳氮比太高,不僅導致厭氧菌增殖緩慢,而且使消化液的緩沖能力降低,引起pH值下降。相反,如果氮源過剩,碳氮比太低、氮不能被充分利用,將導致系統中氮的積累,引起pH值上升;如果pH值上升到8以上,就會抑制產甲烷菌的生長繁殖,使消化效率降低。一般說來,氮的濃度必須保持在40~70mg/L的范圍內才能維持甲烷菌的活性。
pH值對厭氧處理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厭氧微生物對其活動范圍內的pH值有一定的要求,產酸菌對pH值的適應范圍較廣,一般在4.5~8.0之間都能維持較高的活性。而甲烷菌對pH值較為敏感,適應范圍較窄,在6.6~7.4之間較為適宜,最佳pH值為7.0~7.2。因此,在厭氧處理過程中,尤其是產酸和產甲烷在一個構筑物內進行時,通常要保持反應器內的pH值在6.5~7.2之間,最好保持在6.8~7.2的范圍內。
厭氧處理要求的最佳pH值指的是反應器內混合液的pH值,而不是進水的pH值,因為生物化學過程和稀釋作用可以迅速改變進水的pH值。反應器出水的pH值一般等于或接近反應器內部的pH值。
含有大量溶解性碳水化合物的廢水進入厭氧反應器后,環保小蜜蜂會因產生乙酸而引起pH值的迅速降低,而經過酸化的廢水進入反應器后,pH值將會上升。含有大量蛋白質或氨基酸的廢水,由于氨的形成,pH可能會略有上升。因此,對不同特性的廢水,可控制不同的pH值,可能低于或高于反應器所要求的pH值。
維持厭氧反應器內有足夠堿度的措施有哪些?
1.投加堿源:增大系統緩沖能力的堿源可以使用碳酸氫鈉和石灰等。
2.提高回流比:正常厭氧消化處理設施的出水中含有一定的堿度,將出水回流可以有效補充反應器內的堿度。
什么是VFA和ALK?VFA與ALK的比值有什么意義?
VFA表示的是厭氧處理系統內的揮發性有機酸的含量,ALK則表示的是厭氧處理系統內的堿度。
厭氧消化系統正常運行時,ALK一般在1000~5000 mg/L(以CaCO3計)之間,典型值在2500~3500mg/L之間,VFA一般在50~2500mg/L之間,必須維持堿度和揮發酸濃度之間的平衡,使消化液pH保持在6.5~7.5的范圍內。只要堿度和揮發酸濃度能保持平衡,當堿度超過4000mg/L時,即使VFA超過1200mg/L,系統也能正常運行。而堿度與酸度能保持平衡的主要標志就是VFA與ALK的比值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
VFA/ALK反應了厭氧處理系統內中間代謝產物的積累程度,正常運行的厭氧處理裝置的VFA/ALK一般在0.3以下,如果VFA/ALK突然升高,往往表明中間代謝產物不能被甲烷菌及時分解利用,即系統已出現異常,需要采取措施進行解決。
如果VFA/ALK剛剛超過0.3,在一定時間內,還不至于導致pH值下降,還有時間分析造成VFA/ALK升高的原因和進行控制。如果VFA/ALK超過0.5,沼氣中的CO2含量開始升高,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予以控制,會很快導致pH值下降,使甲烷菌的活動受到抑制。此時應加入部分堿源,增加反應器內的堿度使pH值回升,為尋找確切的原因并采取控制措施提供時間。如果VFA/ALK超過0.8,厭氧反應器內pH值開始下降,沼氣中甲烷的含量往往只有42%~45%,沼氣已不能燃燒。這時候必須向反應器內大量投入堿源,控制住pH值的下降并使之回升,如果pH值持續下降到5以下,甲烷菌將全部失去活性,需要重新培養厭氧污泥。
為什么VFA是反映厭氧生物反應器效果的重要指標?
VFA表示的是厭氧處理系統內的揮發性有機酸的含量,而揮發性有機酸是厭氧生物處理系統的中間產物。
厭氧生物處理系統實現對廢水中或污泥中有機物的有效處理,最終是通過產甲烷過程來實現的,而產甲烷菌所能利用的有機物就是揮發性有機酸VFA。如果厭氧生物反應器的運轉正常,那么其中的VFA含量就會維持在一個相當穩定的范圍內。
VFA過低會使甲烷能利用的物料減少,厭氧反應器對有機物的分解程度降低;而VFA過高超過甲烷菌所能利用的數量,又會造成VFA的過度積累,進而使反應器內的pH下降,影響甲烷菌正常功能的發揮。同時甲烷菌因各種原因受到傷害后,也會降低對VFA的利用率,反過來造成VFA的積累,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所有的厭氧反應器都應把VFA作為一個控制指標來分析化驗和及時掌握。
1,3-丁二烯(1,3-Butadiene, BD),作為最簡單的共軛二烯烴,被廣泛用于橡膠、熱塑性樹脂及尼龍等合成,其年產量僅在美國就高達10-50億磅。汽車尾氣、煙草煙霧、塑料或橡膠設施......
厭氧消化技術在有機固廢資源化以及可再生能源生產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由于秸稈類有機固廢結構復雜,其厭氧消化往往存在產氣效率低、發酵周期長的問題。針對此問題,中科院青島能源所郭榮波研究員帶領的工業......
厭氧消化技術在有機固廢資源化以及可再生能源生產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由于秸稈類有機固廢結構復雜,其厭氧消化往往存在產氣效率低、發酵周期長的問題。針對此問題,中科院青島能源所郭榮波研究員帶領的工業......
我國白酒企業發展迅速,釀酒后會積累大量酒糟。有研究表明,每生產1噸白酒,就會產生10噸酒糟,大量酒糟堆積會占用土地資源,產生惡臭及滲濾液污染環境,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有效處理。茅臺酒糟具有pH低、濕度大、......
我國是秸稈大國。秸稈的資源化利用技術不斷發展,仍有大量的秸稈廢棄物被就地焚燒、填埋。粗放處理方式造成環境污染,導致生物質資源浪費。秸稈中蘊含著大量可被轉化的生物質(半纖維素、纖維素等),經厭氧消化后可......
我國是農業發達的國家,玉米種植面積較大,每年生產約800噸的玉米秸稈。然而,玉米秸稈使用效率較低,如現場燃燒或堆放,造成環境污染,并浪費這一資源。厭氧發酵技術可以將玉米秸稈轉化為甲烷的有效技術。中國科......
一、在培養厭氧顆粒污泥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營養元素和微量元素在當廢水中N、P等營養元素不足時,不易于形成顆粒,對于已經形成的顆粒污泥會發生細胞自溶,導致顆粒破碎,因此要適當加以補充。N源不足時,可......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91751205,41525011,91428308)等資助下,上海交通大學王風平教授和肖湘教授研究團隊與德國不萊梅Max-Planck海洋微生物研究所開展合作研究,首......
圖片來源于網絡厭氧調試接種污泥的選擇與處理可引進同類特征廢水的污泥接種,應盡量選用含甲烷菌多的污泥,如城市廢水處理廠厭氧消化污泥,經脫水的厭氧、好氧污泥,以及長期貯存、排放廢水的陰溝、水塘污泥等。對過......
廢水處理的厭氧生物處理技術是在厭氧條件下,兼性厭氧和厭氧微生物群體將有機物轉化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過程,又稱為厭氧消化。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在水處理行業中一直都受到環保工作者們的青睞,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去除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