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05-28 17:40 原文鏈接: 病例分析:全身“換了兩次血”,羊水栓塞產婦獲救

    (一)

     

      惡性產科大出血。一個讓所有久經沙場、見識多廣的婦產科醫生都毛骨悚然的名詞。它可以發生在產中、產后的任何階段,來勢兇猛,猝不及防。

     

      血壓下降,心率上升。來不及止血。來不及輸血。直至做了子宮“上游”血管栓塞、用了激素之后,大量血液仍然不斷地從陰道、鼻腔甚至輸液扎的細小針眼里“噴射”出來。

     

      羊水栓塞!!!

     

      排除了惡性產科大出血的其它疾病可能。采取了一系列相應的緊急措施。中福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的多學科搶救團隊,不得不勇敢面對一個最為殘酷的現實:惡性產科大出血中最具“空難性”的急癥,盡管是低于1/8萬的機率羊水栓塞,來了!

     

      總出血超過1.1萬毫升,輸血1萬毫升,等于產婦全身換了兩次血。“這樣一場惡戰,還是讓我們撞上了。”醫院產科大主任陳焱事后提起搶救之前前后后,那半個多月時間里的全部膽戰心驚,依舊清晰地寫在了臉上。

     

    (二)

     

      35歲的吳女士是一位“單獨二胎”的準媽媽。懷孕39周零4天,因為出現胎膜破水,便提前入院待產。9月4日傍晚17:00,宮口開全;8分鐘后,順利娩出一體重3420克女嬰;17:10,胎盤也娩出。

     

      一切喜悅尚未及傳遞,意外的大出血發生了!伴隨著胎盤的娩出,一股殷紅的鮮血幾乎同時浸濕了手術臺。短短5分鐘,產婦累計出血達600毫升。這是一個夠得上評判“產后出血”的臨床標準。

     

      不敢有絲毫懈怠。二線醫師立即上臺進行子宮和產道的檢查,并準備宮腔內放置水囊進行壓迫止血。趕到現場的史宏付主任眼見出血洶涌,立即加快了靜脈補液和促進子宮收縮的藥物的應用。但胎盤娩出半個小時,產婦出血持續又快又多,17:40,出血已達1600毫升。

     

      9月的第一個周末。忙碌了一天的人們才剛剛回到家里,準備享用安適的周末晚餐。此時此刻,來自醫院醫務處的一聲聲“報警”電話鈴,將產科主任陳焱、婦科主任黃勇、麻醉科主任余大松以及血庫、檢驗科等關鍵部門的主任們,從城市的各個方向,全體被重新叫回了醫院。

     

    (三)

     

      或者,分娩過程中母胎屏障破壞,導致胎兒及感染組織進入母體血循環;或者,促炎介質在易感母胎中活化,導致類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于是,瞬間肺動脈高壓和子宮張力過高;缺氧,心肌抑制,肺和中樞神經系統損傷;血管內彌漫性出血凝血(DIC),大出血。

     

      以上關于羊水栓塞發病機制的最新版權威注釋,也許并不能讓普通人群理解。不過,“早期死亡率61-86%”,足夠揭示其兇險程度。

     

      與死神拼的是時間,比的是速度。

     

      即刻開放包括頸部在內的多路靜脈!輸血!加地塞米松!加凝血藥物!可是,血還在出。產后1小時,18:10,累計出血已達1800毫升,并且產婦繼續血心率加快、血壓下降趨勢。“渾身是血”的產婦被迅速安排去放射科進行“子宮動脈栓塞術”。

     

      簡單說,栓塞手術就是將子宮雙側兩條0.3厘米直徑的“輸血通道”暫時阻斷,為控制大出血爭取時間。可是,“局面”短暫緩解之后,血還是在出。19:15,產婦再次大出血400毫升,同時血壓再次出現明顯下降,最低達78/35,心率達140。

     

      實驗室的報告送達搶救現場。3p試驗、D-二聚體、FDP和凝血功能各項指標,均指向“患者已經處于失血性休克、DIC,出血的原因高度懷疑羊水栓塞”。如果不進行子宮切除手術,出血很可能危及產婦生命。

     

    (四)

     

      出血最“快”時,10分鐘出血1500毫升!搶救到了一個關鍵節點。陳焱主任當機立斷,電話業務院長程蔚蔚,請求啟動全院急救程序。

     

      兩路頸部“通道”同時快速輸血,子宮切除手術箭在弦上。然而,就在產婦被抬上手術臺的一瞬間,令人揪心的一幕又一次出現:產婦血壓消失!親自掛帥的麻醉科主任余大松此時如“定海神針”,用升壓藥物努力維護住產婦的基本血壓,16秒鐘完成氣管插管,為手術創造了有利時機。無影燈下,增援而來的婦科主任黃勇當仁不讓,擔當了手術的主刀。

     

      由于已經發生的休克和DIC,手術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順利。產婦全身只要有創傷的部位,手術切口、陰道、栓塞子宮動脈穿刺的部位、深靜脈置管的部位、包括前期手背留置靜脈的部位、鼻腔、口腔,到處都在出血,連導尿管里的小便,都是紅色的。

     

      唯有血容量、血壓“達標”,才是順利手術的基本保障。血,始終是這次搶救成功與否的最緊要因素。不僅僅是醫院血庫負責人,程蔚蔚院長、陳焱主任、邱峻科長……每一位在現場不在現場的知情者都在動用各種社會資源,努力保證血及其他的搶救藥物能按時按需送達到手術臺上。

     

      5個單位!還需要5個單位!仍然需要10個單位!他們一刻不停、一遍又一遍在呼叫著市血液中心,大家都努力著,想為產婦再多增加一袋血,再多爭取一次生存的機會。

     

    (五)

     

      血一刻不停地靜靜流淌著。手術床完全被血浸透了,手術醫師身上的開刀衣被血淋濕了,手術室的地上、連同麻醉機的周圍,到處都沾滿了血。

     

      晚上22:10,經過近兩個小時的努力,手術結束了。這時,產婦的累計失血達到6800毫升左右。為了挽救產婦的生命,前后已經輸注血細胞懸液20個單位、新鮮冰凍血漿15個單位、血小板1個單位以及大量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復合物、冷沉淀、平衡液。監護數據顯示產婦心率95 次/min、血壓102/56 mmHg,其手背上的出血已經停止,皮膚的破損點出現了血痂。

     

      情況似乎出現了某些好轉的跡象。但20 min后出來的報告,卻顯示病情依然十分嚴重。血色素極低,凝血指標全部異常,其中有些達到了“危機級”。這意味著全身各處的損傷點仍然有出血,仍然隨時可能出現無法收拾的大出血。

     

    (六)

     

      是夜,手術后的產婦一直沒有搬離手術室。搶救團隊的應對方案調整持續到了凌晨2點。麻醉科主任、手術醫生等,則也一夜堅守在產婦的身旁觀察。

     

      “每人就搬個凳子坐著,整整一夜,所有眼睛就是牢牢盯著監護儀器上的每一組數據,以及一個尿液袋和兩根源自產婦腹腔的引流管子看。”為什么?“因為頭大、手腫的產婦血壓不平穩,代謝需調整。全身冰涼的她,仍然命懸一線。”

     

      堅守的一夜,險象環生。循環系統仍然需要藥物來維持穩定,血壓偏低、心率比較快,呼吸仍需呼吸機輔助,兩大生命系統呼吸循環都不穩定,下身和口鼻腔的出血仍然沒有完全停止。

     

      9月5日星期天。一早全院搶救小組集中會診后,情況匯報給了徐匯區婦保所和“危重孕產婦搶救中心”所在的市六醫院,婦保所徐小芳醫生和市六醫院血液科常春康主任第一時間即前來助戰。各方正商議研判“存在腹腔內出血可能”之際,產婦的腹部悄悄地鼓脹了起來,原本干燥的引流管邊緣,也有絲絲“冒”血的征兆。

     

      是子宮切除手術不到位?還是凝血功能不好造成的滲血?“冒險”再一次打開腹腔以求徹底止血,會不會結果反而是無法收場?

     

    (七)

     

      產婦的丈夫和父親,從頭親歷了吳女士的九死一生。備足血液、搶救藥物。當天13:00,專程趕來的王玉東副院長與黃勇主任攜手,打開了已明顯凸起的腹腔。真的好險!隨著腹腔被逐層打開,臺上臺下的所有人都神情凝重。但見產婦腹腔內正廣泛滲血,積血已達3000 ml。

     

      仔細清理完腹腔積血,結扎好雙側髂內動脈,手術醫生沒有馬上關腹,而是用紗布“吸”壓所有毛細血管面,濕了換,再濕再換。如此動作整整一個半小時,直到確認不滲血再收場。“術中出血只有100毫升。而到那時,產婦累計總出血量,已有1.1萬毫升。她的整個人,差不多換了兩次血!”在陳焱主任眼里,這些都算得上“破紀錄”了。

     

      考慮到接下去的預防感染、預防大出血大搶救后的肺損傷發生,以及呼吸機輔助治療,將是一場持久戰,從搶救起始終在手術室“留觀”的產婦,需要轉入ICU病房。為了短短幾十米的“搬遷”途中不出安全問題極度虛弱的病人,連著的呼吸機,十多根各色管子……麻醉科、護理部等,都一一做了應急預案。

     

    (八)

     

      死神還不想輕易放過年輕的新媽媽。

     

      生命體征趨于平穩、貧血和內環境紊亂基本糾正,肝臟、腎臟功都基本正常后,產婦肺部又出現肺損傷的表現,尤其右側胸腔有明顯積液。9月8日在嘗試停用呼吸機輔助治療的過程中,產婦突然出現呼吸窘迫的現象,危機又一次出現。

     

      市六醫院ICU主任王學敏、護士長唐雯琦和胸外科副主任吳偉銘,先后多次受邀參加會診。專家建議進行穿刺引流以明確診斷,同時引流可能會對肺功能恢復有積極意義。為了明確是否需要外科手術,吳偉銘主任趴在患者面前近兩小時,仔細觀察胸腔引流速度和引流物的性狀,以判斷是不是活動性出血。

     

      隔天中午,剛剛完成了早晨會診醫囑和臨床治療,產婦胸腔再次引流出鮮紅色血液。盡管量只有75毫升,不足以影響患者的生命,但預示著胸腔內的確存在出血點。速請外院專家會診,結果認為“目前產婦胸腔內活動性出血可能,同時存在心臟的相關問題”,“超出了專科醫院治療的范圍,應該轉到綜合性醫院治療。”9月10日16:00,產婦被轉往市六醫院重癥監護病房做進一步治療。

     

      (九)

     

      經過一周的監護治療,產婦的狀況大為改觀,被接回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繼續觀察。兩天后的9月20日,恢復良好的吳女士滿臉微笑,終于可以自己步行走出醫院大門,回家與出生17天卻一直不能“謀面”的寶貝女兒相聚了。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