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的血型鑒定及是臨床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證。微柱凝膠法(MGT)是近年來新發展的一項學檢測技術。與手工凝聚胺(MPT)法相比。MGT法具有操作簡便、易觀察、易保存等優點Ⅲ。筆者就MGT法和MPT法交叉配血進行比較,現報道如下。
對象與方法
l檢測對象選擇本院2010年1~6月住院輸血的患者共967例。
2試劑凝聚胺試劑由臺灣Baso公司提供;微柱凝膠卡、專用和孵育器均由長春博研科學公司提供;不規則抗體篩選紅細胞懸液、抗A、抗B血型定型試劑(批號20090706,有效期20110705)、人AB0血型反定型試劑(批號20105315。有效期20100827)均由上海生物醫藥公司提供。
3方法
3.1 試管法(復查對照)檢測ABo、RhD血型。
3.2 MGT法檢測ABO、RhD血型按試劑說明書操作。
3.3 MPT法交叉配血:按《全國操作規程》(第3版)要求操作。
3.4 MGT法交叉配血:抽取患者EDTA抗凝血2~3 ml,離心分離出血漿.取壓積的紅細胞10 ul配成0.8%懸液。將主側、次側37℃孵育15 min后離心5 min后觀察結果。
結果
1 MGT法與試管法檢測患者ABO血型的結果2種方法在檢測一般患者ABO血型時結果一致;但試管法在檢測抗原明顯減弱者的AB0血型時,正定型需在下才能見到很微弱的凝集塊。4例(其中A型,B型、AB型和B型各1例分別編號為1,2,3,4)抗原明顯減弱患者標本ABO血型檢測結果見表1(略)。
2在967例交叉配血試驗中MGT法發現6例陽性標本,對配血不合者重復試驗,并與MPT法配血結果比較.MPT法檢測出2例陽性標本。2種方法結果對比見表2(略)。
討論
MGT法已成為輸血檢查的推薦方法,它是凝膠過濾技術和抗原抗體反應的結合。與MPT法比較:(1)該方法靈敏度高、結果更準確,交叉配血時其靈敏度較MPT法高l~5個滴度,能捕捉到十分微弱的抗原抗體反應。(2)操作易掌握、結果穩定、重復性好.受人為因素的影響小。(3)標本用量少且保存時間長。(5)增加了孵育步驟,減少了冷凝集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本文應用MGT法檢測了967例住院患者的人ABO、RhD血型,并同時采用試管法進行比較.檢測結果顯示.MGT法(尤其置37℃預先反應)檢測患者ABO血型的敏感性高于試管法。這可能由于試管法在檢測白血病和惡性腫瘤等疾病患者紅細胞血型時,凝集強度會明顯減弱。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H轉移酶缺乏或合成受抑制,使血型抗原減弱;此外,白血病時白細胞呈病理性增生,幼稚紅細胞大量增殖,成熟紅細胞顯著減少及紅細胞形態發生改變,也使血型抗原減弱。另外。試管法還可因加入定型血清或紅細胞懸液時劑量不標準及不同操作者判斷結果的標準不同而產生誤差。白血病患者等血型抗原減弱者可適當增加患者紅細胞懸液的濃度(由0.8%增加到2%),或將患者2%的紅細胞懸液50ul與抗A1、抗B定型血清50ul混合.置37℃預先反應15~30 min。然后采用MGT法檢測,這樣可提高AB0血型鑒定的準確性和輸血安全。
MPT法與MGT法配血結果基本相同.實驗發現2種方法都是次側配血不合居多。原因:(1)患者紅細胞被自身抗體致敏,其中直抗陽性是次側不合的主要原因。主要見于溶貧、再障、淋巴細胞性白血病、MM、MDS、PNH。多次反復輸血,尤其是輸注大量血漿的患者。(2)藥物免疫性抗體引起。(3)新生兒紅細胞上抗原較弱。在967例交叉配血中·MGT法共有6例配血不合.其中1例主側配血不合為白血病患者,其血型為A型RhD陽性.我們用多袋“A”型血與其配血,結果有的配合,有的主次側均不配合.經不規則抗體篩選和鑒定.檢出患者血清中有E抗體,IAT試驗陽性.然后有針對性的篩選相應抗原陰性獻血者,并采用鹽水法、抗人球蛋白法、MPT法等進行配血,為患者挑選了配血相合的血液輸注.未發生不良反應。5例次側不合的患者均有輸血史.(1例自身免疫性溶貧、4例腫瘤患者)但這些凝集均在1+~2+。患者輸注了配血相合的紅細胞懸液后未引起。AIHA患者病程較長,反復輸血可能產生同種抗體,而血清中存在的自身抗體可以掩蓋同種抗體,導致配血困難。對于這類情況選取凝集最弱的供者予以輸注,輸血效果較好。腫瘤患者其本身易產生高效價的冷凝集素.且紅細胞上T、Tn類抗原易暴露,纖維蛋白升高,反復多次輸注大量異體血液制品可產生紅細胞及白細胞抗體,這些抗體易吸附在患者紅細胞上,故主要出現次側凝集。這類患者應盡量減少輸血,必須輸血時,可輸少量同型的濃縮紅細胞或洗滌紅細胞,且應緩慢輸注。密切觀察。
綜上所述,MGT法是一種較好的血型血清學實驗方法。使用MGT法與MPT法聯合配血,或多種方法聯合配血,有助于最大限度減少輸血反應的發生,保證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