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臨床工作中,相信大家有不少人都有過這種經歷。
病人持續原因不明的發熱、不明原因的血細胞異常等等,都會進行骨髓穿刺,取患者骨髓液進行骨髓細胞學檢查。那么,骨髓細胞學檢測到底是怎么樣的,什么時候需要做這項檢查呢,有什么用途?
接下來,結合幾例實例,為大家解讀骨髓細胞學相關知識。
什么是骨髓細胞學檢測:
是通過觀察骨髓涂片中細胞的形態以及細胞間的比例關系來檢查骨髓細胞量和質的變化,是診斷造血系統疾病最常用的基本方法。
適應癥與禁忌癥:
適應癥 |
①外周血細胞成分及形態異常,如一系、二系或三系細胞的增多和減少;外周血中出現原始、幼稚細胞等異常細胞。②不明原因發熱,肝、脾、淋巴結腫大。③骨痛、骨質破壞、腎功能異常、黃疸、紫癜、血沉明顯增加、血漿蛋白異常、免疫球蛋白定量及構成異常等。④化療后的療效觀察。⑤需要骨髓做標本的檢查,如骨髓活檢、造血祖細胞培養、染色體核型分析、微生物及寄生蟲學檢查(如傷寒、瘧疾)等。 |
禁忌癥 |
由于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晚期妊娠的孕婦做骨髓穿刺應慎重。 |
骨髓象的分析包括
有核細胞增生程度、粒細胞與有核紅細胞比例、粒系統細胞改變、紅系統細胞改變(包括成熟紅細胞)、巨核系統細胞改變、淋巴系統細胞改變、單核系統細胞改變和其他血細胞改變。巨核細胞單獨計數并描述血小板分布狀態。
骨髓有核細胞增生程度分級
增生程度 |
成熟紅細胞:有核細胞 |
有核細胞均數/高倍鏡視野 |
常見病例 |
增生極度活躍 |
1:1 |
>100 |
急慢性白血病 |
增生明顯活躍 |
10:1 |
50-100 |
急慢性白血病、增生性貧血 |
增生活躍 |
20:1 |
20-50 |
正常骨髓象、增生性貧血 |
增生減低 |
50:1 |
5-10 |
再生障礙性貧血 |
增生極度減低 |
200:1 |
<5 |
再生障礙性貧血 |
健康成人骨髓象特點
骨髓增生程度 |
增生活躍 |
粒紅比值 |
(2-4):1 |
粒細胞系統 |
占40%-60%,其中原始粒細胞<2%,早幼粒細胞<5%,中性中幼粒細胞約8%,中性晚幼粒細胞約10%,中性桿狀核粒細胞約20%,中性分葉核粒細胞約12%,嗜酸性粒細胞<5%,嗜堿性粒細胞<1% |
紅細胞系統 |
占15%-25%,以中、晚幼紅細胞為主(各占10%),原始紅細胞<1%,早幼紅細胞<5% |
淋巴細胞系統 |
占20%-25%,均為淋巴細胞,原始淋巴細胞罕見,幼稚淋巴細胞偶見 |
單核細胞系統 |
<4%,均為單核細胞,原始單核細胞罕見,幼稚單核細胞偶見 |
漿細胞系統 |
<2%,均為漿細胞,原始漿細胞罕見,幼稚漿細胞偶見 |
巨核細胞系統 |
在1.5cm×3cm的血膜上,可見巨核細胞7-35個,其中原始巨核細胞占0%-5%,幼稚巨核細胞占0%-10%,顆粒型巨核細胞占10%-50%,產血小板型巨核細胞占20%-70%,裸核型巨核細胞占0%-30%,血小板較易見,常成堆存在 |
其他細胞 |
如組織細胞、成骨細胞、吞噬細胞等偶見,分裂象細胞少見,不見寄生蟲和異常細胞 |
細胞形態 |
各種有核細胞、成熟紅細胞及血小板形態正常 |
粒:紅 |
意義 |
正常 |
①正常骨髓象;②粒、紅兩系細胞平行增多或減少,前者如紅白血病,后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③粒、紅兩系基本不變化的造血系統疾病,如多發性骨髓瘤、骨髓轉移癌、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
增高(>5:1) |
由粒系增多或紅系減少所致,常見于:①急性或慢性粒細胞白血病;②急性化膿菌感染,中性粒細胞性類白血病反應;③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 |
減低(<2:1) |
可由粒系減少,或紅系增多所致。常見于:①粒細胞系減少,如粒細胞缺乏癥;②紅細胞系增多,如各種增生性貧血、真性或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癥 |
具體細胞比例改變
增多 |
減低 |
|
粒系 |
①各型粒細胞白血病:急性粒細胞白血病以原始細胞及早幼粒細胞增多為主,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以中性晚幼粒及桿狀核粒細胞增多為主;②大部分急性炎癥和感染性疾病、中性粒細胞性類白血病反應等,以中性晚幼粒及桿狀核粒細胞增多為主 |
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癥或粒細胞減少癥 |
紅系 |
①各類增生性貧血如溶血性貧血、失血性貧血,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等,中晚幼紅細胞增多為主;②巨幼細胞貧血,以巨幼紅細胞增多為主;③急性紅白血病,以原紅細胞及早幼紅細胞增多為主常伴幼紅細胞巨幼樣變 |
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部分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例;骨髓灶性增生部位所采取的骨髓標本,紅細胞系比例可呈增多 |
淋巴系 |
①淋巴細胞絕對性增多:見于急性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其他病毒感染、淋巴細胞性類白血病反應等;②淋巴細胞相對性增多: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癥或粒細胞減少癥 |
|
單核系 |
①血液系統疾病如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型)、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M4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惡性組織細胞病、淋巴瘤等;②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結病、布魯桿菌病、原蟲感染如瘧疾、黑熱病、感染性內膜炎等;③風濕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④其他:如惡性腫瘤、肝硬化、藥物反應等 |
|
漿系 |
①多發性骨髓瘤、漿細胞性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癥、重鏈病等;②反應性漿細胞增多,如慢性炎癥及感染性疾病、風濕性疾病、惡性腫瘤、過敏性疾病等;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癥等 |
|
巨核系 |
①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Evans綜合征;②骨髓增殖性疾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骨髓纖維化等;③脾功能亢進;④巨核細胞白血病 |
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其他骨髓浸潤或破壞及急性感染、中毒、放射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