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07-02 16:26 原文鏈接: 糖化血紅蛋白正常,血糖就沒問題嗎?

    多種因素都會影響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值,使其不能反映真實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需要空腹、餐后、糖化都達標才行!


    先來看看下面這個病例:


    病例


    患者朱女士,66歲,確診2型糖尿病4年,因反復心慌、頭暈前來就診。


    檢查結果


    檢查顯示糖化血紅蛋白5.9%;住院進行動態血糖監測,系統頻繁報警。患者一天中有13小時血糖低于4.4mmol/l,其中7小時低于3.9mmol/l,9小時血糖高于10.0mmol/l,高點一般出現在餐后時段。


    患者平素重視飲食控制,不貪嘴、較少吃甜食,生活規律,堅持胰島素注射。每3個月去醫院復查糖化血紅蛋白,未曾超過7.0%。但患者在家從未做過自我血糖監測,常根據癥狀自行增減胰島素劑量。


    處理


    根據動態血糖監測結果為患者調整了胰島素注射劑量,并教授其正確的血糖自測方法,為其制訂了血糖自測時間表。1周后,患者血糖較為平穩,無低血糖出現,并表示回家后會定期自測血糖,遂出院。


    糖化血紅蛋白是什么?


    這位患者對筆者表示:聽醫生和病友都說,糖化血紅蛋白小于7%就是正常,她每次復查,這一指標從未超過7%,為什么血糖還總“坐過山車”?難道用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值來判斷血糖控制情況好壞是錯誤的嗎?


    “糖化正常,血糖就正常”,這在很多糖尿病患者甚至部分醫生中都是一個常見的誤區。


    實際上,糖化血紅蛋白(GHb)雖是臨床上判斷血糖控制達標情況的重要指標,但不是唯一指標,空腹(餐前)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檢測結果是否達標也同樣重要,各有優勢。


    與隨機血糖相比,GHb檢測不受抽血時間、是否空腹、是否使用降糖藥物等因素的影響,因而穩定性更好,可有效反映糖尿病患者過去2~3個月內血糖控制的情況。而血糖能反映即時情況,尤其通過多點血糖監測(血糖譜)可反映患者全天血糖波動及控制情況。


    GHb是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Hb)與血清中的糖類相結合形成的產物。它是通過緩慢、持續及不可逆的糖化反應形成,其含量多少取決于血糖濃度以及血糖與Hb接觸時間,而與抽血時間、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無關。


    GHb由HbA1a、HbA1b、HbA1c組成,其中HbA1c約占70%,且結構穩定,因此被用作糖尿病控制的監測指標。很多研究在到達終點評價治療結果時都是用HbA1c,而不是單純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這是因為我們控制血糖不只是控制每天某個時間點的血糖,而是要控制長期的整體血糖水平,長期整體血糖水平穩定了,才能遠離并發癥。


    糖化正常,不代表血糖沒問題!


    HbA1c正常值為4%~6%,其控制范圍應因人而異。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在2018年發布了《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并指出,應根據患者的年齡、病程、預期壽命、并發癥或合并癥病情嚴重程度等綜合考慮制訂調控目標,高齡者應適當放寬控制目標。


    不應忽略的是:HbA1c是反映長期血糖控制水平的主要指標之一,不受某天血糖波動的影響,也不受運動或食物影響,即使在一天當中患者血糖忽高忽低,一段時間平均下來的HbA1c卻可能正常。因而,像朱女士這樣HbA1c看似“達標”,但血糖波動大,實際控制不達標的糖尿病患者大有人在。


    有些臨床大夫認識也存在誤區,以為糖化正常就沒事兒,沒有向病人強調定期監測血糖的必要性,結果很多患者未能及時根據血糖情況進行降糖治療方案調整,因血糖大幅波動而造成各種嚴重并發癥。


    此外,還有一些干擾因素會影響HbA1c結果。


    1、血紅蛋白的水平


    GHb是紅細胞中的Hb與葡萄糖發生結合的產物,因此Hb的數量或質量一旦發生變化,都會影響GHb值。如缺鐵性貧血的糖尿病患者,檢測時就會發現HbA1c有明顯升高。


    任何能縮短紅細胞壽命或減少紅細胞在高糖環境中暴露時間、增加紅細胞周轉的因素均可以造成HbA1c水平降低,如急性或慢性失血、脾臟腫大等。通常,慢性腎病患者HbA1c結果呈假性降低,這與紅細胞生成減少引起的慢性貧血有關。然而,臨床上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腎病,會進一步影響HbA1c。


    2、藥物


    維生素C和維生素E能抑制GHb糖基化,導致測量值偏低;大劑量的促紅細胞生成素、利巴韋林和水楊酸鹽,也可導致測量結果偏低。


    3、檢測環境


    實驗室溫度、試劑的離子強度、pH可對測定結果有一定影響。


    4、海拔


    調查顯示,處于高海拔地區人群的HbA1c隨著年齡的增高而增高更明顯,并不能真實反映平均血糖水平。


    5、妊娠


    妊娠期女性血容量增加、血色素降低,因此HbA1c也比普通女性低。這種情況直到妊娠20~24周時才會停止,在妊娠9個月時又會慢慢升高。


    6、其他疾病


    高膽紅素癥和高甘油三酯血癥,都會升高HbA1c;慢性肝病會干擾紅細胞的生成,從而降低HbA1c;睪酮可刺激產生紅細胞,性腺功能低下的男性糖尿病患者HbA1c也偏低。


    HbA1c是糖尿病監控的“金標準”,初診糖尿病患者需要檢測;治療方案改變或血糖控制不達標的患者,最好每3個月測定一次HbA1c;血糖控制平穩并達標的患者每年測定兩次即可。


    當然僅HbA1c正常,血糖也不一定就控制好了,日常監測血糖非常重要。只有空腹(餐前)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以及HbA1c都達標,才能說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真正達標了。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8,10(1): 4-67.

    2. J. C. Bazo-Alvarez, R. Quispe, T. D. Pillay, et al. Glycated haemoglobin (HbA1c) and fasting plasma glucose relationships in sea‐level and high‐altitude settings. Diabetic Medicine. First published: 14 February 2017. https://doi.org/10.1111/dme.13335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