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腎病(IgAnephropathy,IgAN)是我國常見而復雜性的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因其病理表現為以IgA為主的免疫復合物在腎小球系膜區沉積而命名。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以血尿最為常見。本病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也沒有統一治療方案。因此,對其發病機制的研究和臨床治療策略,一直是臨床關注的焦點和熱點。茲復習文獻,作一綜述。
一、發病機制研究與臨床思考
IgAN是1968年由Berger首先描述的,以系膜增生及系膜區顯著彌漫的IgA沉積為特征的一組腎小球疾病。因發病機制非常復雜,迄今為止并未完全明晰。研究認為,IgAN發病是免疫、遺傳、環境因素多環節共同作用的結果[1]。其中,免疫介導的炎癥反應在發病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認為,IgA1分子的糖基化異常可能是IgAN發生發展的關鍵因素。IgA1是循環免疫復合物中唯一由O-糖基化和N-糖基化位點的免疫球蛋白。IgAN發病機制的始動因素是異常糖基化的IgA1分子生成過多,異常糖基化的IgA1與腎小球系膜細胞上的受體結合,引起腎小球局部炎癥因子以及細胞因子的活化,激活系膜細胞和補體系統,通過系膜細胞、足細胞和小管間質的相互作用,引起足細胞和腎小管損傷以及腎小球硬化,最終使腎功能受損發展成終末期腎病[1]。所以,IgAN不是良性疾病[2],具有較高的疾病進展風險[3]。臨床研究發現多達50%的患者經過25~30年最終可能發展到終末期腎病。人們對于IgAN的認識基于臨床研究和對發病機制的深入研究,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對于IgAN治療策略主要是基于發病機制的研究,有一個去粗取精的轉變——精準化治療決策。
二、治療探索與精準化治療趨向
IgAN的臨床認識經由當初良性疾病到現在不良疾病的轉變。臨床治療探索之路也不平坦,充滿了曲折,歷經坎坷,注重循證醫學證據,向著精準化治療決策發展。盡管如此,關于IgAN的治療目前仍無統一的方案。
導致IgAN進展為腎衰竭的主要原因是:持續的蛋白尿、高血壓和腎小球濾過率減低。目前總的治療策略是根據臨床表現結合病理類型進行綜合治療,根據不同個體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延緩腎臟損害[4]。根據循證醫學證據優化治療方案[5],根據發病機制研究治療方法,針對IgAN的發病機制從不同途徑上干預而達到精準化治療越來越受到重視。
IgAN中是否應該使用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治療和扁桃體切除等,臨床上還缺少支持臨床決策的高質量證據,關于這個問題的國際共識也是缺乏的[6]。
IgAN激素的應用爭議很大。國外研究發現,激素治療可以降低68%腎功能衰竭事件,但同時會增加63%不良反應發生風險,激素療效獲益與風險并存[7]。TESTING研究顯示改善全球腎臟病預后組織(KDIGO)指南推薦的激素治療方案可顯著減少蛋白尿,減少63%腎衰事件,但嚴重不良事件增加4.63倍,提示目前國際腎小球腎炎臨床指南仍需要更新[7]。另一項STOP-IgAN研究發現,在高危IgA腎病患者中加強免疫抑制治療并不能顯著改善預后。NEFIGAN研究是一項多中心、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的2b期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相較于安慰劑,Nefecon?在9月時顯著減少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PCR),阻止腎小球濾過率(eGFR)的下降,兩組具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7]。
在KDIGO指南、2016中國循證指南中環磷酰胺、硫唑嘌呤都可作為治療IgA腎病的免疫抑制劑選擇。對于兒童患者,免疫抑制劑的毒副作用及其后遺效應值得重視,只有結合實際的個體化治療方案才能有預期的最大凈效益。
扁桃體切除術可能只考慮用于復發性扁桃體炎的IgAN患者。2016中國循證指南針對IgAN出現的特殊病理改變的治療以及扁桃體摘除、免疫球蛋白、血漿置換等的報道,因已有的試驗證具有限或水平較低,結論上不確定,未予推薦[5]。
最近,來自瑞典烏普薩拉大學一項專門針對成人IgAN的靶向性治療的研究[8]引起關注。該試驗橫跨了歐洲10個國家,共計62個腎臟病醫院。最終納入150例腎穿刺活檢確診為IgA腎病的患者,年紀均大于18歲,男性和女性患者都有。9個月的靶向釋放藥-布地奈德(TRF-布地奈德)治療組,能夠使得有進展風險的IgA腎病患者降低尿蛋白、穩定腎小球濾過率。TRP-布地奈德有望成為首個靶向作用于腸黏膜免疫系統治療IgAN的特異性藥物,是精準醫學治療的一個大膽嘗試。但是,能否應用于兒童患者,值得期待,尚需進一步醫學研究證實。
三、展望
一直以來,藥物治療延緩IgAN的進展,保護靶器官是臨床治療的根本思路。隨著發病機制的深入,循證醫學證據的支持和精準醫學的確立,IgAN有可能從緩解進展轉變為阻止進展,直至治愈,達到臨床治療的最高境界,為患者帶來福音。
參考文獻
[1]張小攀,盧國元.IgA腎病發病機制的研究新進展.國際泌尿系統雜志,2016,36(1):157-162
[2]周佩鋒.IgA腎病的發病機制及治療進展.養生保健指南,2016(31):9,72
[3]朱嬌麗.IgA腎病的發病機制及治療進展.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7,4(94):18430-18430
[4]楊雪鈞,李秋.兒童IgA腎病診治進展.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3,28(17):1355-1356
[5]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腎臟學組.原發性IgA腎病診治循證指南(2016).中華兒科雜志,55(9):643-646
[6]蔡廣研.IgA腎病臨床診治的一些新認識.中華腎病研究電子雜志,2016,5(5):193-194
[7]王偉銘.激素在IgA腎病治療中的探索與思考.武漢.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17年學術年會:2017-09-14
[8]MedSci.LANCET:靶向性釋放布地奈德治療免疫球蛋白腎炎.MedSci原創:2017-5-26原始出處:BengtCFellstr?m,JonathanBarratt,et.al.Targeted-releasebudesonideversusplaceboinpatientswithIgAnephropathy(NEFIGAN):adouble-blind,randomised,placebo-controlledphase2bt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