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從字面意思理解是指病人身體內部的傷害性感覺和余痛。現代醫學所謂的疼痛(pain),是一種復雜的生理心理活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它包括傷害性**作用于機體所引起的痛感覺,以及機體對傷害性**的痛反應(軀體運動性反應和/或內臟植物性反應,常伴隨有強烈的情緒色彩)還有各種神經性的疼痛,就是指生理性的疼痛。沒有身體病理上的變化。
術后疼痛是機體受到手術傷害**(組織損傷)后的一種反應,包括生理、心理和行為上的一系列反應。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疼痛已成為繼體溫、脈搏、呼吸、血壓4大生命體征之后的第5生命體征,日益受到重視。調查發現,約95%的手術病人會對疼痛的懼怕而引起擔心、焦慮和不安,有些則引起心慌、血壓增高。而對疾病的恢復產生了一種障礙,所以要引起重視。解決病人的疼痛問題,以促進身體健康的恢復。術后因疼痛而不敢用力呼吸、咳嗽及轉動**,分泌物不易排出,引起肺不張和肺部感染等。
術后疼痛及其應激反應,不但使循環、呼吸、消化、內分泌、免疫、凝血等系統發生改變,而且劇烈的疼痛可以造成精神創傷,可帶來焦慮、恐懼、失眠,產生無助感。這些改變與術后并發癥密切相關,對手術預后有明顯不利影響。臨床對于術后病人的康復,應做好術前指導并講解術后可能會出現的一些疼痛的知識。幫助患者穩定情緒,提供有針對性的、有效的心理護理。對于術后疼痛的生活干預,不僅要從緩解手術帶來的疼痛感入手,還要關注術后整體身體恢復情況。有的疼痛是可以通過分散注意力就能解決的,有的就得吃止疼的藥物才行。甚至打止疼的針劑,疼痛的強度跟個人的痛疼閾值有關系的。同樣的病情,有的人就疼的厲害,有的就甚至覺不出疼。不同人的體質解決方法也不同的,要靈活運用。通過大量的臨床應用發現低頻神經肌肉電**對于疼痛的緩解十分有效,低頻率的電**不僅能阻斷痛覺神經傳導,還能促使傷口愈合,促進血液循環,防止因術后疼痛不敢運動而引起的血液循環不良等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