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哮喘是最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之一,發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在以吸入糖皮質激素為基礎,根據需要聯合使用長效支氣管擴張藥以及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的哮喘規范化治療下,中國哮喘控制現狀仍不容樂觀[1]。2018年10月支氣管哮喘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8)[2]正式發布,為我國基層支氣管哮喘診療提供了最新指導性文件。
新的指南分為基層版和實踐版兩種。充分與國際接軌,吸取2013年以來國內外重要的臨床循證醫學證據和最新科研成果,特別吸收了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SYGMA系列研究(N
Engl J Med 2018年5月在線版)。其中,SYGMA
1研究分析了按需使用布**/福莫特羅治療輕度哮喘的效果,共納入3836例年齡≥12歲輕度哮喘患者,研究為期52周。數據顯示,按需使用布**/福莫特羅組在控制哮喘癥狀方面優于按需使用特布他林組(OR=1.14),但劣于布**維持治療組(OR=0.64);按需使用布**/福莫特羅組(OR=0.36)的哮喘急性發作頻率明顯低于按需使用特布他林組;此外,按需使用布**/福莫特羅組的激素中位日吸入劑量(57
μg)僅為布**維持治療組(340 μg)的17%。SYGMA
2研究共納入4176例輕度哮喘患者,旨在比較按需使用布**/福莫特羅與布**維持治療輕度哮喘的效果。結果發現,按需使用布**/福莫特羅組與布**維持治療組在哮喘年急性發作率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所用ICS的劑量僅是布**維持治療組的1/4,而控制癥狀方面較差。這一研究結果為哮喘早期干預提供了新方案。
2018年10月支氣管哮喘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8)貼近基層臨床醫師的工作,是支氣管哮喘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3]的精華版,在制定過程中,充分考慮基層醫生診療需要,強調實用和可操作性,涵蓋診療、防止管理等內容。實踐版與基層指南版相比,其內容基本一致,但篇幅縮短了一半,著重哮喘的診斷、評估和治療。具體分為概述、危險因素、診斷、病情評估和轉診、治療和疾病管理六部分內容。對于原來已被循證醫學證據證明治療有效的策略在此不贅,仍加以肯定,繼續推薦應用。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是基層醫師“拿來能用,用之有效”的支氣管哮喘診療的指導性文件。
支氣管哮喘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8)關注哮喘早期干預,納入SYGMA系列研究成果,支持采用布**/福莫特羅按需治療方案替代按需使用支氣管擴張劑方案,為我國輕度哮喘患者提供了更為優化的早期管理方案,從而強化了呼吸慢病的規范化管理理念。隨著基層醫師學習與應用,勢必造福更多的哮喘患者,進而改善哮喘的控制現狀。
參考文獻:
1.祝 丁,應頌敏,沈華浩. 多角度談支氣管哮喘研究與診治進展.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6, 36(11): 925-927
2.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等. 支氣管哮喘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8). 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8,17( 10 ): 763-769
3.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支氣管哮喘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中華全科醫師雜志 2018;17( 10 ): 749-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