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腹腔熱灌注化療(HIPEC)是用恒溫的灌注液充盈體腔,利用熱灌注治療系統持續循環、恒溫、灌注一定時間,使大劑量的溫熱化療液體與體腔內的癌細胞或腫瘤病灶充分接觸,利用溫熱直接殺死和誘導凋亡腫瘤細胞的作用,熱化療協同殺傷腫瘤細胞的作用,達到預防的治療體腔惡性腫瘤種植轉移的目的。
一、適應癥:
1.侵及漿膜的腹腔內惡性腫瘤可手術根治者,尤其適于進展期胃腸道腫瘤,肝、膽、胰惡性腫瘤,惡性腹膜間皮瘤,腹膜假性粘液瘤,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等;
2.術后預防腹、盆腔的種植轉移;
3. 惡性腹水患者;
4. 已有腹膜彌散微小轉移癌結節,僅可姑息切除原發灶的惡性腫瘤患者;
5. 手術后腹腔內復發轉移者,結合減瘤手術應用。
二禁忌癥:
1 腹腔嚴重粘連導致穿刺傷及臟器的危險性增加的患者;
2 腹腔廣泛粘連形成無法突破的分隔,腹腔容量小于1000ml;
3 有明顯肝腎功能不全者;
4 骨髓抑制;
5 嚴重心血管系統病變;
6 腹腔估計有炎癥病變時;
7 患者的生命體征不穩定;
8 腸梗阻患者。
三、護理
1 腹腔熱灌注化療前的護理
1.1 一般常規護理:了解患者的全身情況。監測體溫、脈搏、血壓,完善患者的各項檢查如腹部CT、B超、胸片、心電圖、肝腎功能、出凝血時間、電解質、血常規、生化指標等。
1.2 心理護理:灌注前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熱灌注的知識和治療過程、治療的可行性和優點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使患者及家屬能理解和認識熱灌注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屬能認識治療的目的,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悲觀情緒,積極配合治療。
1.3 術前準備:術前一天行腸道準備,進食無渣流質,術前晚清潔灌腸,術晨留置胃管。
2 腹腔熱灌注化療術后護理
2.1 按全麻術后常規護理:神志清醒后予舒適體位,持續低流量吸氧,術后禁食
2.2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熱療時隨著體溫升高,人體的各項生理指標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如機體代謝增加、血管擴張、心率加快、機體耗氧量增加。因此,術后注意有無低血壓、肺水腫和高血容量的表現。
2.3 觀察電解質變化:反復監測電解質,檢查Na、K、Ca、CI等變化。
2.4飲食護理:
由于手術對腹腔臟器的廣泛刺激及麻醉影響,使胃腸道功能受到抑制,腸腔內大量氣體內積而出現腹脹,因此,要待患者腹脹減輕、肛門排氣后拔除胃管,拔管后仍需禁食1
d,觀察患兒無嘔吐、腹脹,然后給予流質飲食,忌食牛奶、豆漿等易產氣食物,1~2
d后如無腹痛、腹脹可進食半流質,注意少量多餐,給予清淡、易消化、含優質蛋白質及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忌食生冷、辛辣及堅硬的食物。腹腔惡性腹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低蛋白血癥,應鼓勵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少量多餐。避免進食刺激性的食物。
2.5灌注管的護理:護理人員應按時巡視病房,定時擠壓引流管,并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以及引流管口有無滲血滲液。嚴防導管扭曲、折疊、脫落。保持引流管低于引流口水平,嚴防逆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原則更換引流袋、引流管口敷料以及拔除灌注管。
2.6 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2.6.1
腹部并發癥:謹防粘連性腸梗阻、胃腸吻合口瘺和腸穿孔的發生。嚴密觀察患者有無出現劇烈腹痛、面色蒼白、腹膜刺激癥及肛門停止排氣排便等。治療中和治療后指導患者改變體位,每員15-30分鐘一次,并指導下床活動,既可促進藥物均勻分布、吸收,也可防止腸粘連。
2.6.2
傷口感染:患者行腹腔熱灌注術后2~3天內傷口滲液較多.予吸水性強的敷料如棉墊外敷,并且及時更換,密切觀察傷口有無紅腫。腹腔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移動、扭曲、脫落,保持引流通暢。灌注療程結束后拔除引流管時注意無菌操作,拔管后以無菌敷料外貼術口。遵醫囑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2.6.3 觀察胃腸道反應:腹腔熱灌注聯合化療及原發疾病均可引起惡心、腹脹、納差等胃腸道反應,治療后密切觀察消化道癥狀和體征。
2.6.4 骨髓抑制:腹腔灌注可使化療藥物長時間與腫瘤接觸,患者可出現血白細胞減少,一般發生在用藥后7~10 d。按醫囑予藥物升白治療,并實施保護性隔離,減少人員探視,保持皮膚清潔,補充營養,注意休息,避免感冒,7天后復查血白細胞。
參考文獻
1 崔書中,巴明臣,唐鴻生.腹腔熱灌注化療技術方法變遷及展望[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1,6(2):49-52.
2 謝靜娜,李民駒,單曉敏,費玲.腹部惡性腫瘤患兒順鉑腹腔熱灌注化療后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2,7(11)63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