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療,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及預防策略,有了很大的發展,下面就一些具體情況,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一、抗病毒治療介紹
1、概念:HAART--高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High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俗稱“雞尾酒療法”,艾滋病治療史上的里程碑,HAART治療仍是目前最為有效的艾滋病治療的方法。
2、時間:全球自1997年,中國自2004年開始了HAART,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抗病毒治療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治療目標是實現兩個90%(接受治療比例達90%,治療成功率達90%)。
3、目標:降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延長生命并提高生存質量;減少HIV的傳播。
4、局限性:感染病毒后,有相當一部分病毒通過整合前和整合后兩種方式潛伏感染,在患者體內建立了有著較長半衰期的靜態感染細胞池(整合入人體染色體的DNA前病毒),人體自身不能徹底清除體內病毒;目前所有上市的抗病毒治療藥物也只是圍繞HIV**周期等過程進行抑制和阻斷,無法將HIV病毒徹底清除。這也決定了目前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療需要長期即終身服藥。
5、抗病毒治療的發展史:第一階段,1987年AZT問世,單一治療對HIV的**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幾乎100%的服藥者在治療12周后出現病毒載量的反彈。
第二個階段,90年代中期使用2個NRTIs治療病人,作用時間更長,但是仍不能長期維持療效。
第三階段,90年代中后期應用三藥聯合療法,可以使HIV-RNA在血漿中達到檢測不出的水平,并可長期維持療效。
二、抗病毒治療的藥物
目前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用于治療艾滋病的藥物有共7大類30余種。
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NRTIs):齊多夫定(AZT)、去羥肌酐(DDI)、扎西他濱(ddC)、司他夫定(d4T)、拉米夫定(3TC)、雙肽芝(齊多夫定/拉米夫定合劑)、阿巴卡韋(ABC)、阿巴卡韋雙夫定(compoundAbacavirsulfate,LamivudineandZidovudine)、替諾福韋(TDF)、恩曲他濱(FTC)、替諾福韋/恩曲他濱(Truvada)、阿巴卡韋/拉米夫定(Epzicom)等。
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NRTI)有奈韋拉平(NVP)、地拉韋啶(DLV)、依非韋倫(EFV)等。
蛋白酶抑制劑沙奎那韋(SQV)、茚地那韋(IDV)、利托那韋(RTV)、奈非那韋(NFV)、安普那韋(APV)、洛匹那韋/利托拉韋(LopinavirandRitonavir)、阿扎那韋(ATV)、Fosamprenavir(FPV)、Tipranavir(TPV)、地瑞那韋(DRV)。
HIV融合酶抑制劑有恩夫韋地(Enfuvirtide,T20)。
整合酶抑制劑有拉特拉韋(Raltegravir)。
CCR5受體拮抗劑有馬拉維諾(Maraviroc)。
蛋白酶抑制劑與核苷類似物聯合制劑有Atripla。
目前我國提供的免費抗病毒藥物有:AZT,3TC,ABC,TDF;EFV,NVP;LPV/RTV。
三、抗病毒治療入選條件
所有HIV感染者,無論CD4水平多少,均可接受抗病毒治療。
自2016年,我國的治療策略有了一個很大的調整,就是所有的感染者,只要有治療的意愿,均可以接受抗病毒治療。[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調整艾滋病免費抗病毒治療標準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8]618號)]
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療之前,要評估感染者的臨床分級和實驗室結果。在詳細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的基礎上,依據成人和青少年世界衛生組織(WHO)HIV感染臨床分期體系(表2-2)進行臨床分期診斷。實驗室結果則主要依靠CD4+T淋巴細胞計數或百分比,有條件的可以參考病毒載量結果。評估開始抗病毒治療的適宜性。適宜性評估包括:是否存在需要先處理的臨床疾病或狀況;HIV感染者是否已經為抗病毒治療做好準備,是否能具備良好的依從性;基線實驗室評估。
對入選治療患者進行依從性評估(3次預約門診),確信依從性達到95%以上就可以開始進行抗病毒治療。
抗病毒治療前要提出書面的治療申請,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如果暫時不同意治療的,要簽署拒絕接受免費抗病毒治療知情同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