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算法可用于專門設計與天然物質具有相同效果、但結構更簡單的活性成分。在快速設計、制造、測試、分析循環中,將自動化、基于規則的分子構建與機器學習和實驗驗證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近日,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的科學家在《先進科學》雜志上發表文章,介紹了如何借助人工智能(AI)開發基于自然示例的新藥。通過人工智能不僅可以識別天然物質的生物活性,還有助于找到與天然物質有相同效果,但更容易制造的分子。這一方法可以使未來設計新的、無ZL的分子結構變得更容易,或許會改變醫藥研發的游戲規則。
天然物質是創新藥物的重要來源
利用天然物質進行藥物設計是開發現代創新藥物的有效途徑。據統計,在1939年至2016年間,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的上市藥物中50%以上含有天然物質的分子片段,或者直接來源于天然物質。相較于化學合成的小分子藥物,天然物質在結構新穎性、生物相容性、功能多樣性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并且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經歷了自然篩選的優化。
天然物質的目標分子是潛在的藥物靶點。確定活性天然物質的靶標蛋白和作用機制,是新藥開發的關鍵。不過,要從多達40萬種不同的人類蛋白質中找到藥物的靶點并非易事。因此,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吉斯伯特·施奈德教授利用人工智能程序來幫助尋找天然物質可能的目標分子,從而在藥理學上識別相關化合物。施耐德強調說:“以這種方式找到醫學上重要的活性成分與靶蛋白組合的機會,比傳統篩選要大得多。”
人工智能算法縮小蛋白質靶標范圍
研究人員選擇從海洋鏈霉菌中提取的雙吡咯化合物Marinopyrrole A來驗證他們的人工智能算法。Marinopyrrole A不僅具有抗菌特性,還具有強大的抗癌活性。通過機器學習模型,研究人員將Marinopyrrole A在藥理學上有意義的部分與相應的活性成分模式進行了比較,分析它們可能附著在哪些目標蛋白上。
根據模式匹配,研究人員識別出細菌分子可以附著的8種人類受體和酶,它們與炎癥、疼痛以及免疫系統有關。經過實驗證實,Marinopyrrole A確實與大多數預測的蛋白質有可測量的相互作用。施耐德指出:“我們的人工智能方法可以縮小天然物質的蛋白質靶標范圍,可靠性通常超過50%,從而簡化了活性藥物成分的搜索。”
尋找效果相同但更簡單的替代品
由于許多天然物質的結構相對復雜,實驗室合成困難而且昂貴。因此,施耐德教授的研究團隊進一步開發了另一個人工智能程序,用來尋找具有相同效果,但更簡單且制造成本更低的天然物質的替代品。這個人工智能程序相當于一個“虛擬化學家”,它能夠找到與自然模型結構不同,但化學功能相當的分子。根據算法設計,這樣的分子還必須能夠在最多3個合成步驟中生產,因此相對容易和便宜。
為了確定合成路線,這個程序有一個目錄,包含200多種起始材料、25000種市售的化學構建塊和58個既定反應方案。在每個反應步驟之后,程序選擇這些變體作為下一步的起始材料。
同樣以Marinopyrrole A為例,程序根據334個不同的基本結構找到了802個合適的分子。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制作了最好的4個,這些分子實際上顯示出與自然模型非常相似的活性。它們對算法確定的8種目標蛋白中的7種具有相當的影響。
研究人員隨后詳細檢查了最有前途的分子。X射線結構分析表明,計算得到的化合物通過與該酶的已知抑制劑類似的方式,將自身附著在目標蛋白的活性位點上。換句話說,盡管結構不同,但人工智能程序發現的分子與目標模型具有相同的作用機制。
設計分子結構將變得更容易
實際上,施奈德教授和他的團隊提出的集成方法,在快速設計、制造、測試、分析循環中,將自動化、基于規則的分子構建與機器學習和實驗驗證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施耐德教授說:“我們的工作證明,人工智能算法可用于專門設計具有相同效果、但結構更簡單的活性成分。一方面,這有助于開發新藥;另一方面,也使我們處于醫學化學研究可能發生根本性變化的開始。”
值得關注的是,借助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人工智能方法,人們可以找到同樣有效但基于不同結構的現有藥物的替代品。這可以使未來設計新的、無ZL的分子結構變得更容易。
但這也引發了更加激烈的爭論: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系統地規避藥物ZL保護?另一方面,“創造性”人工智能設計的分子是否能獲得ZL?未來隨著該方法的進一步完善,制藥行業將不得不調整其研究策略,以適應新的游戲規則。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曉峰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突破性研究成果。該研究針對全球性的臺風快速增強預報難題,首創基于對比學習的人工智能模型,相較于傳統業務化預報方法,將快速增強事件的......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研究員李觀營團隊與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智能軟物質團隊合作,成功開發一種無需光激活的新型釕基納米藥物——Ruthenosome(釕脂質體)。該藥物能夠高效靶向線粒體,激活鐵蛋白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并將其作為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的核心舉措之一。此舉體現了我國對人工智能技術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前瞻性布局,大模型成為帶動千行百業生產力提升的新工具,更有望成為推......
3月10日下午,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在沙河校區隆重舉行人工智能學院、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揭牌儀式暨院士大講堂活動。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黨委副書記、校長郭福出席活動,活動由校黨委常委、副校長賀威主持。大會舉......
北京大學科研團隊日前在國際上發布一項“腎臟成像組計劃”,擬通過多模態成像技術與人工智能算法,率先構建全腎臟數字圖譜。據悉,這一“數字腎臟”能使腎臟疾病機理更“清晰可見”,為腎臟疾病的精準診斷、新藥研發......
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浙江省科學技術廳關于省政府重大委托課題向社會公開招標的公告浙政研〔2025〕1號各有關單位:省政府重大委托課題向社會公開招標。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招標選題及資助經費標準圍繞以......
3月7日,“2025具身智能機器人發展大會”在天津國家會展中心順利召開。本次大會以“智創未來——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與創新”為主題,匯聚了全球1400余位行業精英,吸引超30萬人次線上直播觀看,共同......
企查查APP顯示,近日,中聯重科(安徽)智能物流裝備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任會禮,注冊資本5億元,經營范圍含智能機器人的研發、人工智能應用軟件開發、人工智能通用應用系統、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等。企查查......
一、出臺背景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自治區黨委政府指出,廣西作為面向東盟的開放前沿,不能缺席、不能落后,需立足自身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
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出臺《廣西“人工智能+制造”行動方案(2025-2027年)》。行動方案提出,力爭到2027年,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形成100個標志性智能產品,打造100個人工智能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