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的巖漿第一次突然意外噴發
地下的巖漿第一次突然意外噴發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布魯斯·馬什教授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一支科學家小組在夏威夷大島鉆探時,地下的巖漿第一次突然意外噴發,他們從而幸運地發現了科學黃金。
巖漿就是熔化的巖石,是地球發展過程中一種重要的成分,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人發現巖漿的自然生存地。這次意外發現的巖漿位于地表下很深的地方,從而讓科學家以空前的機會來研究這種重要成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布魯斯·馬什教授說:“作為科學家,我們在無數次研究中猜測巖漿的自然生存地和行為模式,但在此之前從來沒有真正的發現,甚至真正的調查也沒有過。”
巖漿通過火山以熔巖噴發出來之前,它在地下的溫度可以達到上千攝氏度。馬什教授說:“巖漿一旦被噴射出來,它就會以異乎尋常的速度快速冷卻,釋放它所包含的許多氣體,因此它真的是完全不同的野獸。我們之前從來沒有看到過,直到現在才知道此野獸的自然生存地。它不能隨意運動,因為它被關在牢籠里。”
此牢籠還包含有非常不同尋常的英安石,這在夏威夷地質中并不常見。科學家認為英安石是玄武巖蒸餾后形成的,這種材料還構成了海底。馬什教授綽號為“巖漿主任研究員”,其職業生涯全部用于調查巖漿上面。他和美國內華達州的奧馬特(Ormat)技術公司的顧問威廉·泰普若一起合作研究巖漿。他們將這一發現發表在舊金山近日舉行的2008年美國地球物理學聯盟大會上。
當他們在鉆探一處注入井時,碰到了地下大約2.4公里深處的巖漿。巖漿快速從鉆孔上升了大約半米,因迅速冷卻形成了玻璃似的東西,就再也流不動了。奧馬特技術公司的工人對此地區重新鉆了好幾次,每次都是同樣的結果。該公司已經安裝了固定的地震儀和土地監測網絡,為這里的發電廠和居民提供火山爆發的預警信息。
更多閱讀
南海作為西太平洋最大的邊緣海,其形成和演化一直是地質學界的熱點問題。2月1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熱帶海洋環境與島礁生態全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夏少紅團隊聯合日本東北大學學者,研究揭......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超在研究員陳華勇指導下,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陳國雄團隊合作,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等項目的資助下,利用機器學習技術揭秘了埃達克質巖漿與斑巖銅......
昨天傍晚,中國科學家利用嫦娥六號采回的月球背面樣品做出的首批兩項獨立研究成果同時登上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和《科學》。這兩項研究首次揭示,大約28億年前,月球背面仍存在年輕的巖漿活動——這填補了月球......
中新社香港8月27日電(記者韓星童)香港大學(港大)27日公布,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侵入式巖漿產物在嫦娥六號著陸區分布廣泛,有助科學家將來認識月球背面其他區域。早前,嫦娥六號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完......
中新網合肥5月31日電(記者吳蘭)記者5月3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與國內外同行合作,研究揭示巖漿演化過程中的鎂同位素的變化。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國際知名地學期刊《地球與行星科學通訊》(......
近日,中國科大地空學院碩士研究生王思杰在導師黃方教授的指導下,和國內外同行合作,對Mg同位素在洋中脊巖漿系統中的分餾行為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高精度的Mg同位素數據,揭示了礦物分離結晶過程對殘余熔體Mg......
沖繩海槽是位于我國東海大陸架外緣的一個新生弧后盆地,廣泛分布有海底火山,但對沖繩海槽海底火山下覆巖漿儲庫的持續活躍時間及其噴發驅動機制缺乏了解。記者6月6日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悉,通過對“科學”號......
據日本富士電視臺網當地時間8日報道,當天11時左右,位于鹿兒島縣的櫻島昭和火山口接連發生兩次噴發,火山灰最高噴至距離火山口1000米的高度。這是該火山口自2018年4月初以來,時隔近5年首次噴發。......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可持續性》最新發表的一篇可持續研究論文認為,最受歡迎的夏威夷珊瑚礁或許受游客影響正在退化。該論文介紹,珊瑚礁因其生物多樣性和美麗而廣受歡迎,它們也是至關重要的生態......
當地時間11月27日晚間,美國地質勘探局稱,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夏威夷冒納羅亞火山(MaunaLoa)開始噴發。目前該火山的警戒級別已升級為“警告”。據美聯社11月29日報道,冒納羅亞火山近40年來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