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新華僑報網11月8日消息,日本《朝日新聞》日前報道稱報道,通過鋪設管道,從俄羅斯薩哈林島途徑北海道直達東京進口天然氣的設想,時隔多年被再度提起。這是一個經過太平洋沿岸到達東京首都圈,全長約1400公里的巨大工程,由日本國內的企業聯合主導。
據了解,與通過用船輸入液化氣相比,這種方式要便宜得多。如果能實現管道輸送,日本輸入液化氣的成本將大幅降低。東京煤氣公司、石油資源開發機 構、新日鐵公司組成的聯合機構,已經開始實施初步調查,并計劃向日本相關部門進行說明。天然氣是日本的發電燃料之一。日本現在主要采取將天然氣液化后輸入 的方式。但是,液化輸入方式需大型設備和專用船,要耗費巨額成本。因此,日本的液化氣進口價格比歐洲各國通過管道進口的價格高50%以上。如果日本能把進 口價格降至歐洲的水平,按照2011年的進口量計算,日本將少支付1萬億日元以上。
其實,早在2001年,就有人提出鋪設從薩哈林島到日本的海底天然氣管道的設想。當時,埃克森美孚等公司曾經提交過相關方案,但日本一些大型電 力公司沒有購買意向。但經過去年的東日本大地震后,隨著核電站的停轉,日本的天然氣需求激增。這一項目又提上議事日程。美國合眾社援引日方報道稱,該工程 預計5至7年完工,耗資50億美元。
此前,“俄羅斯之聲”廣播電臺網站也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的日方合作伙伴日本JPDO公司曾表示,從南薩哈林鋪設管道至北海道可行并且在經 濟方面具有充分依據。但是,俄氣總裁米勒稱,穿越海峽鋪設管道費用過于高昂。俄著名投資公司“三方對話”專家涅斯捷羅夫認為,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消 費國,日方向俄氣支付的價格遠高于歐洲國家,因此俄氣當然希望增加對日供氣量,但增加油氣田“薩哈林-2”項目輸氣能力和供應液化氣對俄更有利,這能增加 俄方銷售的靈活性。
日本新華僑報網報道稱,從俄羅斯方面來說,能源戰略向東、向亞太地區轉移是大趨勢。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陸南泉認為,日本與俄羅 斯合作修建天然氣管道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俄羅斯也一直在尋求多元化,這也增加了它與歐盟談判的籌碼。中國商務部研究院日本問題專家唐淳風則表示,俄羅斯曾 建議從中國大連鋪管道輸送能源到日本,這樣既解決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地區的能源供應問題,又能到達日本海岸,還能到朝鮮和韓國。這個項目中俄已經談了很多 年,正在穩步推進中。日本則更傾向于不經過中國東北,直接通到日本海。可以想像日本計劃在海底鋪管道工程不小。
今天來認識一位向地下要空間的“能源衛士”。他主持建造了亞洲首座地下鹽穴儲氣庫,解決了層狀鹽礦大型儲氣庫建造這一世界難題,書寫了讓采空區地質隱患向寶貴地下儲庫資源轉變的傳奇,他就是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
記者18日從北京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技術部門獲悉,陜京天然氣輸氣管道榆林壓氣站RY3403機組例行檢修后平穩運行超過三周,各項指標符合要求,企業研發團隊自行研發的內部高速運轉核心部件帶動的驅動端和非驅動......
國內最大容積液化天然氣儲罐內罐焊接作業在青島順利完成,標志著儲罐主體結構全部完工,即將進入配套設施安裝和工程收尾階段。這個國內最大容積的液化天然氣儲罐一次可以灌裝27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它的直徑超過1......
【導讀】2022年9月,位于波羅的海的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對于此次事件的肇事者,外界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今年2月,美國獨立調查記者西摩·赫什在其個人網站撰文,評述北溪管道被炸事件的來龍去脈,指稱在......
由于暖冬抑制需求,美國天然氣期貨價格進一步下跌。紐約商品交易所2月份交割的天然氣價格周四跌幅高達10%,至每百萬英熱單位2.761美元。自周三跌破3美元后,美國天然氣期貨價格一直處于2021年4月以來......
中國海油12月1日對外宣布,中國最長煤層氣長輸管道——神木-安平煤層氣管道工程(簡稱“神安管道”)全線貫通,進入試生產,將打開晉陜地區天然氣外輸通道,為京津冀地區天然氣保供提供新助力。該管道由中國海油......
據彭博社11月29日報道,卡塔爾與德國已簽署為期15年的天然氣供應協議,從2026年起,卡塔爾每年將向德國供應至多200萬噸液化天然氣。該協議由卡塔爾能源公司與美國康菲石油公司于11月29日在卡塔爾首......
當地時間11月3日,國際能源署發布報告稱,2023年的冬天,歐洲將有缺少天然氣的風險。國際能源署估計,如果屆時俄羅斯對歐洲輸送的天然氣完全中斷,那么歐洲將缺少約300億立方米天然氣。屆時,歐洲天然氣儲......
當地時間10月20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議會講話中表示,德國已經擺脫了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并正在努力降低能源價格。但他警告說,歐盟實施天然氣價格上限可能會適得其反。......
當地時間19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稱,他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就在土建設天然氣樞紐事宜達成一致,歐洲可通過土耳其使用俄羅斯的天然氣。近期在俄烏局勢中“左右逢源”的土耳其,能否如愿取代德國成為下一個歐洲能源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