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制造技術的不斷發展,已經有很多國產均質機應用在食品、化工等諸多行業。但是,自1986年中國生產第一批藥用脂肪乳以來,醫藥行業使用的超高壓勻質機幾乎全部來源于進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國產高壓均質機的核心部件高壓均質腔無法達到行業所需的技術要求。
2010年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發布公告,在全美召回11批丁酸氯維地平注射用乳劑[6]。召回原因為產品中可能含有惰性金屬顆粒物質。如果這些顆粒發生聚集形成更大的顆粒,理論上將導致毛細血管血流減少,進而引發某些組織的機械性損傷,以及引起急性或慢性炎癥反應。某些組織血供減少還可能引起腦、腎、肝臟、心臟、肺等器官缺血或功能不全。因此,在醫藥行業,不推薦使用第一代碰撞型均質設備。業界常見的碰撞型均質設備有APV, Niro, Avestin等早期產品和絕大多數國產機型,這些機型已不適合進行注射用乳劑的大規模生產。今后,國產高壓均質機需要不斷提高核心部件高壓均質腔的制造技工藝,才可以在醫藥、半導體、微電子等高精尖領域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在過去的一百年里,均質機經歷了,從低壓均質機-高壓均質機-超高壓均質機;均質閥-均質腔-控溫型均質腔,機械轉換型-液壓驅動型的發展歷程。隨著大推力直線動力系統的發展,未來大推力,低速的直線電機會在超高壓均質機得到應用。隨著壓力的增加,實時降溫是超高壓均質機面臨的一大技術難題。同時可控溫,不易堵塞均質腔也是未來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