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08-19 16:17 原文鏈接: 周勇/熊宇杰/王金蘭NatureCommun.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環境材料與再生能源研究中心周勇課題組設計合成了富含S空位的單層AgInP2S6納米片,實現了高效光催化二氧化碳(CO2)轉化乙烯(C2H4)。

      將CO2光催化轉化為太陽能燃料,在節約能源和環境保護方面可謂一舉兩得。同時有望應用于地外人工光合成,利用太空艙密閉環境中的廢棄CO2,或地外天體環境中豐富的CO2資源,原位、快速、可控地將二氧化碳轉化成為氧氣和含碳燃料,大幅度降低載人航天器的物資供應需求,支撐可承受、可持續的載人深空探索。這一反應多發生在半導體表面,涉及多電子/質子轉移等復雜過程。近十年來,光驅動CO2加氫成C1物種已經取得了很好的進展,鄒志剛院士和周勇教授團隊率先開發了一系列高效光催化劑(Adv. Mater. 2014,26,4607,review article),將CO2選擇性地轉化特定的碳氫化合物,如Zn2GeO4超薄納米帶獲得甲烷(J. Am. Chem. Soc. 2010,132,14385-14387),原子級InVO4納米片生成一氧化碳(J. Am. Chem. Soc. 2019,141,4209-4213),TiO2 -石墨烯雜化納米片獲得乙烷(Adv. Funct. Mater. 2013,23,1743-1749)等。然而,調控C-C耦合反應,生產高附加值C2或C2+產物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C2H4在化工工業中具有很高的需求量,是一種特別重要的化學原料。C2H4通常是在苛刻的生產條件下(800 ~ 900℃),將石腦油蒸汽裂解而得到。因此,通過溫和、環保和節能途徑實現C2H4的合成具有重要意義。

      AgInP2S6是一種典型的斜方六面體結構過渡金屬磷硫化物。它具有合適的帶隙(Eg = ~2.4 eV),有利于可見光的吸收。AgInP2S6的中心對稱結構也使光生電子均勻分布在層狀晶體的表面,可以顯著降低催化分子活化勢壘,改變催化反應途徑,提高產物產率并豐富產物種類。

      超薄二維結構是一個洞察原子級結構與催化活性關系的理想平臺。首先,超薄結構使得光生載流子可以很容易地從內部遷移到表面,縮短電荷轉移距離,減少體相復合。其次,較大的比表面積可以提供豐富的催化活性位點。第三,超薄結構帶來的透明度有助于光的吸收。在超薄材料表面,進一步構筑缺陷,引入不飽和配位表面原子,可以豐富催化反應中間產物,促進CO2光還原C-C偶聯,生成多碳產物。

      通過探針超聲剝離AgInP2S6體材料(簡稱BC),合成厚度為 ~ 0.70 nm AgInP2S6單原子層(簡稱SAL)(圖1)。通過H2O2溶液蝕刻,在SAL表面引入硫空位(簡稱VS),獲得具有硫缺陷結構的單層樣品(簡稱VS-SAL)。將這些催化劑用于光還原CO2,BC和SAL主要生成CO(圖2)。缺陷的引入改變了VS-SAL光催化CO2還原反應的途徑,高效生成 C2H4(產物選擇性達到~73%,電子選擇性高達~ 89%)。理論計算表明(圖3),BC和SAL生成CO關鍵步驟遵循CO2常規加氫生成*COOH的過程,進一步耦合質子/電子對生成*CO。*CO容易從無缺陷AgInP2S6表面釋放出來(低吸附能),成為游離CO氣體。相比之下,引入VS的AgInP2S6,電荷易于在VS附近Ag原子上富集,可以有效地捕獲*CO,降低C-C耦合生成C2產物的勢壘。這項工作為超薄二維光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新的見解,并揭示缺陷工程在調節催化活性和選擇性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該研究成果近期以“Vacancy-Defect Modulated Pathway of Photoreduction of CO2 on Single Atomically Thin AgInP2S6 Sheets into Olefiant Gas” 為題,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DOI:10.1038/s41467-021-25068-7。該工作由南京大學周勇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熊宇杰教授和東南大學王金蘭教授合作完成,工作得到鄒志剛院士指導。南京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博士生高娃為第一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人工微結構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和江蘇省納米技術重點實驗室和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環境材料與再生能源研究中心等平臺支持,獲得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南京大學登峰人才計劃(B)等項目資助。

      關鍵詞: 二維材料、缺陷、超薄結構、光催化CO2還原、乙烯

      Two-dimension material, defect, ultrathin structure,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ethylene

    圖片.png

      原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5068-7


    相關文章

    研究團隊發現抑制HIV強效抗體

    科技日報訊 (記者金鳳)記者近日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與清華大學、天津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科研人員組成的聯合團隊從羊駝體內分離出一種能結合人體免疫缺陷病毒(HIV)受體的抗體......

    中外學者發現首個白矮星+超冷亞矮星雙星系統

    太陽附近的大多數恒星都是由相同豐度的元素構成的。但有一類被稱為亞矮星的罕見的天體,其碳和鐵等重元素的含量要少得多。這些亞矮星中溫度最低的被稱為超冷亞矮星,包括小質量恒星與褐矮星。超冷亞矮星很難被研究刻......

    太陽能提鋰!南大為開發鹽湖鋰資源提供新路徑

    鹽湖中的鋰礦是全球鋰資源的重要來源。然而,由于復雜的鹽湖化學條件和極高的環境保護要求,至今難以大規模開采利用,成為我國鋰礦開采的“卡脖子”難題。28日,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教授朱嘉、中國科學院院士......

    知名知識產權領域學者邵科回國加盟南京大學

    據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官網消息,2024年9月22日,新質生產力和知識產權全球論壇在南京大學蘇州校區開幕,來自不同領域的政府領導、哈佛和劍橋等名校的外國領軍專家9人、國內學界權威、產業精英300余人參會。......

    南京大學潘樂陶基金捐贈設立儀式舉行

    9月20日下午,南京大學潘樂陶基金捐贈設立儀式在仙林校區舉行。香港安樂工程集團創始人潘樂陶博士,南京大學黨委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譚鐵牛,中國科學院院士、大氣科學學院教授符淙斌,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

    這一發現世界首次!致敬在黑屋子里的科研工作者

    江蘇近些年更加關注基礎研究,成為全國率先建立三大基礎實驗室的省份。讓我們走進一座特殊的實驗室,了解一群埋頭尋找特殊物質的科研工作者。杜靈杰,38歲,從事量子物理實驗研究十余年,對于他和他的同事們來說,......

    著名礦物學家、南京大學教授羅谷風逝世

    我國著名的礦物學家、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羅谷風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9月7日2時11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1歲。9月9日,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發布了相關訃告。羅谷風,1933年2月生......

    知名心理學者、南京大學副教授費俊峰因病逝世,年僅50歲

    澎湃新聞記者從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陶行知教師教育學院獲悉,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學校心理教育研究所所長、副教授,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原主任費俊峰,因病醫治無效,于9月3日在南京逝世,年僅50歲。......

    我國科學家解開困擾天文學界半個世紀的謎題

    ■本報記者張雙虎研究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對理解宇宙起源和結構有重要意義。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王濤團隊揭示黑洞通過調制星系冷氣體含量影響星系的形成演化,解開了困擾天文學界半個世紀的謎題。該研究首......

    南大學者再獲ICRA獎,成為國內摘得殊榮第四人

    2024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的第二十一屆國際代數表示論會議(ICRA21)上,南京大學數學學院汪正方準聘副教授榮獲ICRA獎。ICRA,全稱International Conferen......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