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武漢大學,中科院的研究人員針對細胞色素P450酶催化過程中氧離子轉換這一問題,提出了新的作用機制,為為深入探索其中的生物功能奠定了基礎。相關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雷愛文教授,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綠色有機化學,與生物研究的跨學科方向則為金屬酶的作用機制以及活性中間體的研究,例如亞氯酸鹽岐化酶、細胞色素P450和過氧化酶等。
細胞色素P450(cytochromeP450或CYP450,簡稱CYP450)是一類亞鐵血紅素―硫醇鹽蛋白的超家族,它參與內源性物質和包括藥物、環境化合物在內的外源性物質的代謝。在細胞中,這種酶主要分布在內質網和線粒體內膜上,作為一種末端加氧酶,參與了生物體內的甾醇類激素合成等過程。
近年來對細胞色素P450的結構、功能的研究有了較大的進展,也針對各種終端氧化物進行了P450s分子作用機制的研究,發現了一些中間體,但是氧原子如何從iodosylarene轉移到底物上,仍是個未知數。
為了解開這個分子作用機制,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直接紫外可見光譜分析法,在2,4,6-三-叔丁基苯酚作為還原劑的催化氧化過程中,發現了可溶性的iodosylarene錳卟啉加合物。當這種還原劑變為順式-二苯乙烯(cis-stilbene)的時候,催化加速過程也會發生改變,能同時觀察到iodosylarene錳卟啉加合物,以及[(porphyrin)Mn(V)=O]。如果缺乏這種還原劑,那么空間位阻 iodosylarene加和物就會立即形成,并且轉變成高價化合物 [(porpyrinato)Mn=O]。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采用了電噴霧電離質譜(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技術進行深入分析,確證了上述轉換現象,因此這項研究為解析含血紅素酶作用系統中氧離子轉換提出了一種作用新機制,也為深入探索其中的生物功能提供了基礎。
電噴霧電離質譜技術ESI-MS由于可以產生多電荷峰,與傳統的質譜相比擴大了檢測的分子質量范圍,同時提高了靈敏度,使一種M/Z限制在一定范圍的四極質譜,就可以分析分子質量超過200ku的蛋白質,而且這一方法能產生一系列的多電荷峰,可以得到準確的分子量,它還可與HPLC和高效毛細管電泳(CE)分離方法相連接,擴大了質譜在生物領域的應用。
電噴霧現象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兩個世紀之前,但真正把電噴霧作為一種電離方法的創新性的研究是由Dole等在大約30前開始的,他們研究的目的是用電噴霧來產生氣態大離子。1984年Yamashita等把大氣壓電噴霧電離技術與四極質譜結合起來,同年,Alexandror把它和磁質譜結合起來。 1988年Fenn研究小組報道了用ESI-MS得到了帶有45個正電荷分子量為40ku的蛋白質,隨后ESI-MS在生物大分子的研究領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到目前為止,該法已經能夠分析質量范圍大約在200ku的蛋白質。
這項技術曾被用于轟擊細胞,在細胞膜上打出非常微小的孔,這樣外源的DNA分子能夠通過這個孔進入細胞內。一分鐘后,這種孔會閉合起來,即使再精巧的細胞都能在此過程中存活下來并且不會有損傷,十分有趣。 作者簡介:
雷愛文
Lei Aiwen
出生年月:1973年8月
職稱職務:教授、博士生導師
簡歷:
1995 年7月于安徽淮北煤炭師范學院獲學士學位,2000年7月于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 2000年9月至2003年8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博士后。 2003年8月至2005年3月美國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研究助理(Research Associate)。2005年3月回國到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
研究興趣:
1. 小分子(如O2, N2O, H2O2, NH3, ClO2-等)的活化,旨在發展高效的、綠色的、和環境友好的合成方法學;
2. 發展過渡金屬催化的高選擇性、高效性的碳-碳、碳-雜原子鍵形成的方法
3. 金屬酶的作用機制以及活性中間體的研究,例如亞氯酸鹽岐化酶、細胞色素P450和過氧化酶
是什么讓血管生長?最近,科學家在破解血管生成機制問題上取得了重要進展:據發表在《自然·代謝》雜志上的論文,兩種名為YAP和TAZ的蛋白質在使血管“發芽”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即使在血管生成過程中所需代謝......
分子時代,科學家發現蛋白質的種類、含量、性質、結構、時空定位以及動態變化與生命健康息息相關,是疾病發生最基礎的元素。細胞內外有無數的蛋白質“機器”,它們總是處于動態運作之中,指示著當前生命體的健康狀態......
衰老是如何進化出來的?GeorgeC.Williams于1957年提出拮抗多效理論(antagonisticpleiotropic)作為衰老的進化解釋。多效性是一種一個基因控制多個性狀的現象。拮抗多效......
蛋白質生物標志物提供了一種動態且強大的方法來識別和了解早期藥物開發中的新藥物靶點。制藥行業利用生物標志物來幫助發現疾病進展標志物、響應者特征、診斷生物標志物和潛在的新適應癥。在這個現在可以點播觀看的虛......
質譜法鑒定蛋白質分子量對樣品的消耗很少,且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分辨率和準確度,有利于對復雜混合物樣品的分析。目前廣泛使用的用干蛋白質鑒定的質譜分析主要使用兩種類型質譜:一種是MALDI-TOF直接對分子......
4月21日,2022《理解未來》首期科學講座——“AI+蛋白質結構和功能預測”在全網線上開講。在主題演講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高文指出,為了讓AI為科學問題服務,首先要打造先進自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4/477979.shtm科技日報北京4月25日電(記者張夢然)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服務部(ARS)和華盛頓州立......
中國是腎癌大國,其中40%的腎癌患者在初診或隨訪過程中出現轉移,從而導致治療效果不佳。其中,遺傳異質性高、缺乏精準有效治療靶點是腎癌治療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教授葉定偉團隊攜手復旦表型......
從冷凍電鏡的多個二維投影圖像進行三維重構,獲得蛋白質的三維結構。蘭州大學供圖蛋白質結構解析是分子生物學的核心課題,對于人們認識蛋白質的功能,理解疾病的發病機理,進行藥物設計和疾病治療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
根據6日發表在《自然》網站上的一項新研究,人類蛋白質表面的潛在治療靶點的數量比之前認為的要多得多。西班牙巴塞羅那基因組調控中心(CRG)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項突破性新技術,揭示了許多控制蛋白質功能的“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