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10-09 15:46 原文鏈接: 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大熊貓等瀕危物種數量不斷增加

        談及中國近年來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保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8日表示,目前,中國90%的陸地生態系統和71%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大熊貓、朱鹮、亞洲象等瀕危物種種群數量在不斷增加;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多種瀕危野生動植物得到保護和恢復。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8日發表《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并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有記者問:生物多樣性關系到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請問,中國近年來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效?后續還將采取哪些措施和行動,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成果?

      趙英民回應稱,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目標,積極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不斷加強和創新生物多樣性保護舉措,持續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形成了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多邊治理、合作共贏的機制,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白皮書從四個方面進行了系統闡述,概括起來有十個領域的成效。

      一是優化就地保護體系。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率先在國際上提出并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明確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在維護重要物種棲息地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中國90%的陸地生態系統和71%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大家熟知的大熊貓、朱鹮、亞洲象等瀕危物種種群數量都在不斷增加。

      二是完善遷地保護體系。持續加大遷地保護力度。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生物遺產資源收集保存水平顯著提高,遷地保護體系日趨完善,成為就地保護的有效補充,多種瀕危野生動植物得到保護和恢復。

      三是加強生物安全管理。將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頒布實施《生物安全法》,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外來物種入侵防控機制逐漸完善,生物技術健康發展、生物遺傳資源保護和監管力度不斷增強,國家生物安全管理能力持續提高。

      四是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實施系列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不斷加大生態修復力度,一體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保護和治理。生態惡化趨勢基本得到遏制,自然生態系統總體穩定向好,服務功能逐步增強。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極大緩解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壓力,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骨架基本構建。

      五是協同推進綠色發展。注重以自然承載力為基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協同推進高水平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加快行業產業綠色轉型,推進城鄉建設綠色發展進程,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六是完善政策法規。中國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納入各地區、各領域中長期規劃,強化組織領導,完善生物多樣性政策法規體系,頒布和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環境保護法等20余部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法律,調整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七是強化能力保障。組織開展全國生物多樣性調查和評估,建立完善生物多樣性監測觀測網絡,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和科技研發力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

      八是加強執法監督。開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織“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碧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等專項執法行動,持續加大涉及生物多樣性違法犯罪問題的打擊整治力度,始終保持高壓態勢。

      九是倡導全民行動。不斷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和科學知識普及,基本形成政府加強引導、企業積極行動、公眾廣泛參與的行動體系,公眾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方式更加多元,參與度不斷提高。

      十是深化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認真履行國際公約,促進生物多樣性相關公約協同增效。堅定踐行多邊主義,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為發展中國家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努力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下一步,我們將系統謀劃、持續推進。在政策法規方面,還要更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完善政策制度保障;推進生物多樣性領域法律法規制修訂,完善法律體系。”趙英民指出,在行動措施方面,制定和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十年規劃(2021-2030年)》,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本底調查,完善觀測網絡。優化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管數據和信息平臺等,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和治理水平。


    相關文章

    首個全國生態日,首都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院在北京林大揭牌

    8月15日,迎接首個全國生態日,北京林業大學舉辦“生態文明建設北林在行動”主題活動。活動中,首都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院正式揭牌。澎湃新聞從北京林業大學了解到,首都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院以北京林業大學為主體......

    貴州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山高林密、云霧繚繞,方圓775平方公里的貴州梵凈山世界自然遺產地區域,是瀕危物種黔金絲猴的棲息地。今年以來,梵凈山下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松桃苗族自治縣和江口縣,補栽補育供黔金絲猴棲息和食用的植物,......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會見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阿明娜

    6月29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京會見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阿明娜·穆罕默德。雙方圍繞推動落實“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環境目標和應對氣候變化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黃潤......

    長江禁捕,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

    市場監管總局“長江禁捕打非斷鏈”專項行動成果展于6月27日在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啟動。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甘霖出席活動。本次成果展旨在系統總結全國市場監管部門“長江禁捕打非斷鏈”專項行動三年開展情況,......

    大熊貓那些不為大眾所熟知的“秘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410.shtm它是地球上生存了800萬年的“活化石”它是舉手投足間萌化人心的“小可愛”擁有這種反差......

    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科技合作對話會議成功召開

    為進一步深化中國與克羅地亞等中東歐國家科技創新務實合作,做實做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領域創新主體交流平臺,6月15日,首屆中國—克羅地亞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科技合作對話會議在成都成功召開。作為“中國—......

    23歲大熊貓“武崗”罹患口腔骨肉瘤將接受介入治療

    據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官方微信12日消息,今年年初,現年23歲的大熊貓“武崗”口腔內出現腫物,隨之出現采食出血。熊貓中心與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頭頸腫瘤外科、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頭頸腫瘤科組建專家團隊進行......

    繁殖4980巢!世界瀕危物種遺鷗生存現狀好轉

    伴隨氣溫持續升高,在陜西榆林紅堿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群結隊的世界瀕危物種遺鷗覓食筑巢,繁衍后代。經陜西省動物研究所專家詳細統計,今年紅堿淖遺鷗繁殖數量達4980巢,比2022年增加210巢。陜西省動......

    大熊貓“丫丫”將回國,身體狀況如何?

    據國家林草局消息,旅居美國20年的大熊貓“丫丫”將于近日回到祖國。海內外公眾對“丫丫”的身體狀況、歸國準備等問題十分關注。近日,從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動物園副園長、相關工作人員,以及北京動物園獸醫、飼養......

    全球生態恢復對植物遺傳多樣性的影響

    作為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遺傳多樣性對植物個體適合度和種群應對環境變化至關重要。然而,人為活動引起的生境破碎化和生境喪失已經導致全球許多野生植物面臨遺傳多樣性喪失。生態恢復作為當前生物多樣性保護和......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