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投入和補貼是推動低碳發展主力
中國已經在財政投入、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等多個方面形成對低碳經濟發展的支持,然而由于基本國情和所處發展階段的特征,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面臨比發達國家更為嚴峻的挑戰。
昨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2012年《氣候變化綠皮書》(以下簡稱《綠皮書》)。《綠皮書》指出,財政投入和財政補貼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是推動低碳發展的主力。要盡快制定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中長期財政規劃,明確財政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中長期目標。
目前是中國實現低碳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然而碳市場建設是一項社會面廣、技術要求高的系統工程,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國家,市場成熟度比較低,社會的低碳意識普遍不高,相關的基礎能力還比較薄弱。
《綠皮書》建議構建綠色稅制,進一步加快資源稅改革,加快推出環境稅和碳稅,其他與低碳增長相關的稅種(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車船稅等)仍需進一步綠化。碳交易的發展模式和思路并不能簡單照搬歐盟碳市場,需通過引入銀行、信托、評級、擔保等金融機構,逐步探索基于碳市場的多層次投融資模式,實現碳市場的健康發展。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引導下,銀行業在綠色信貸領域進行了積極嘗試。從長遠看,還要形成商業化模式,使銀行投資低碳領域有逐利的動力。《綠皮書》提出,各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要加強合作,發揮各自優勢,通過聯合貸款、銀團轉貸款等多種合作方式,為起步資金大、項目回收期長的重點低碳經濟項目提供全程的金融服務。商業銀行可開展基于碳排放權的質押貸款、融資租賃、保理業務。還可積極探索發展碳基金等理財產品,開發信托類碳金融產品。
此外,要繼續放寬限制,鼓勵民間資本參與低碳產業的投融資活動;鼓勵社會資本和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采取合資、合作、聯營、項目融資等多種方式進行建設和經營。節能項目則應向全社會資本完全放開,對民營企業的進入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近日,我國首個大型深海基礎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南海深海過程演變”順利結題。在該重大研究計劃支持下,我國科學家基于季風記錄中顯著的2萬年歲差周期,提出氣候變化“低緯驅動”新機制。氣候演......
土地利用/景觀變化可顯著影響局地和區域氣候,科學合理地開展土地/景觀設計是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極端氣候事件增多等問題的關鍵舉措之一。該研究以“土地利用變化、城市化、WRF、氣候變化”等為關鍵詞,系統地搜......
高質量的全球冰川變化產品對氣候變化研究至關重要,關系到氣候模型的精度,尤其影響未來氣候變化預測的可靠性。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影像大地測量團隊研究員汪漢勝領銜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12月1日,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地氣作用與氣候效應團隊”馬耀明研究員等集成發布了首套高時間分辨率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綜合觀測數據集。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一流期刊《地球系統......
得益于幾代舊石器時代考古學家和古人類學家的努力,我國目前已積累豐富的舊石器和古人類研究材料和數據,這為序列性地思考和認識中國早-中更新世人類演化及其與氣候環境的耦合關系奠定基礎。10月6日,《第四紀科......
海洋變暖導致洋流方向改變,藍貽貝幼蟲的散布方式也受到影響,該物種的生存范圍已大大縮小。(圖片來源:SCIENCESOURCE)全球變暖讓許多生物不得不尋找新的棲息地,但對海蝸牛、海腸和貝類等底棲生物而......
2020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有些特殊,是與世界水日(3月22日)共用一個主題——“氣候與水”。這是因為氣候與水密不可分,兩者都是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和減少災害風險等全球目標的核心。目前世界正面臨著由缺水......
近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了解到,3月23日是第60個世界氣象日期間,跟據當前形勢,中國氣象局將世界氣象開放日活動移至線上,在“云端”與大家見面。此次世界氣象日的主題為“氣候與水”,旨在進一步幫助各界認識......
一、項目說明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下屬11個研究中心(研究所),即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Bioversity)、國際熱帶農業中心(CIAT)、國際林業......
針對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競選人員之間將展開一場關于氣候變化的重要辯論。目前,美國前副總統喬·拜登領先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伯尼·桑德斯,成為對決特朗普總統的候選人。盡管面對氣候變暖的挑戰,拜登和桑德斯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