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8-08 09:08 原文鏈接: 奧運博文(四):慰問于洋/王曉理

      一、事由

      2012年8月2日《體壇周報》刊登A06整版文章《羽殤》,介紹:

      1、事情

      從7月最后一天的女雙比賽開始,到8月第一天國際羽聯宣布處罰決定,整整24小時,在溫布利球館舉行的羽毛球比賽成為了倫敦奧運會話題和新聞的中心——包括于洋和王曉理在內的八名運動員,因為消極比賽被取消了繼續參加倫敦奧運會的資格。原本在奧運大家庭中并不會受到太多關注的羽毛球,因為此事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各種消息層出不窮,可結論無法更改,這八名球員的倫敦奧運之路就此殘酷終結。

      2、于洋微博(A06版)

      這也是我最后一次比賽了。再見國際羽聯,再見我摯愛的羽毛球。我們只是受傷,只是選擇利用規則放棄比賽。只是為了接下來第二階段的淘汰賽打的更好。第一次奧運會改為小組循環再淘汰賽,運動員的傷病你們懂嗎?辛苦的帶著傷病北站了四年說取消就取消我們的參賽資格。你們無情的打碎了我們的夢想,事情就是這么簡單,沒有那么復雜,但就是這么不可饒恕。這也是我最后一次比賽了。再見國際羽聯,再見我摯愛的羽毛球。

      3、王曉理微博(A06版)

      我真的沒有想過辛苦四年的結果是這樣!滿身都是傷!為了比賽一在堅持!從10年的不被認可!嘲笑!到現在能夠有能力去爭奪獎牌!中間的努力大家能夠明白嗎?我跟搭檔一步步走過來大家看到的都是榮譽可我們的付出呢?你們不完善的賽制卻要我們買單!憑什么?你們取消的不只是一場比賽!而是我的夢想!!

      4、《體壇周報》在A02版頭條刊登了該報評論員張路平的犀利評論《誰比誰更丑陋》(略)

      二、我的話

      1、 1973年,我是第三屆全運會羽毛球裁判,與我同一裁判小組的陳女士曾是全國女子羽毛球亞軍,其愛人林指導是參加該屆全運會福建代表團男子羽毛球隊主教練。陳對我說:“羽毛球運動員成為全國尖子,訓練時不曾暈在訓練場上,是不可能的。”這話印象極為深刻。事隔整整40年,這話仍讓我牢記。所以,取消奧運資格對年輕的于洋、王曉理打擊該多大!因為可以想象兩位女孩付出有多大:節日不讓回家、受傷要堅持、枯燥的訓練;極小的生活圈子……

       所以,兩位女孩的微博是聲聲淚!

      2、 受傷害的還有兩位女孩的父母,他們至少也默默地付出了10多年啊!通常運動員家里的經濟條件不算好,家長付出10年,是什么樣的代價!

      3、 運動員家長所在地,很可能已作好了運動員奪冠現場的報道,以及當地政府的獎勵措施,并作為當地政府培養運動員的政績……現在一切取消。

      4、 建議:最好不要讓你的孩子當運動員。孩子當運動員獲奧運金牌的概率,相當彩票中百萬頭獎,而家長和孩子的付出遠超想像。

      還是叫孩子好好念書、上大學,找個較好的工作,平平安安地過普通人的日子。

      三、關于透明

       于洋和王曉理消極比賽肯定不是她倆的主意。我估計,整個經過;誰策劃,誰對兩個女孩子講,又是怎么講的,估計不會透明。還是老一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很有可能:不久,于洋和王曉理馬上被人們忘記,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

      四、結語與期望

      1、慰問于洋和王曉理,你們辛苦了!

      慰問于洋和王曉理的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

      2、人人遵守奧林匹克神圣的體育精神,做遵紀的模范。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