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11-23 00:00 原文鏈接: NEJM爭議性文章,一石激起千層浪

      發表在11月22日《新英格蘭醫學》(NEJM)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稱常規采用乳房X線攝影術對健康婦女進行乳腺癌篩查正導致人們廣泛地檢測和治療永遠不會引起癥狀的腫瘤。這一研究結果使得已經處于激烈爭論中的領域掀起了又一場論戰。

      該研究調查了在1976-2008年期間,用乳房X線攝影篩查美國40歲以上婦女乳腺癌發病率所產生的影響。作者們得出結論:有超過100萬確診此病的婦女永遠不會出現癥狀。他們估計僅在2008年,就有7萬多婦女確診患有這樣的乳腺腫瘤,占40歲及以上確診乳腺癌婦女的31%。

      作者們在論文中得出結論:“我們的研究對乳房X線攝影篩查的價值提出了嚴重的質疑。過度診斷的傷害有可能遠大于之前所認識到的。為了不會引起疾病的異常,確診婦女接受了包括手術、放療、激素和化療在內的一系列治療。”

      這項研究并沒有論及具有乳腺癌遺傳易感性的婦女這一情況。這一群體中的婦女往往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患上侵襲性形式的乳腺癌,需要采用乳房X線攝影術進行積極地篩查。

      篩查風暴

      這些研究結果加劇了當前對于乳腺癌篩查的爭論。2009年,美國政府的預防醫學工作組(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建議不要對40多歲的婦女進行常規篩查,在當時引起了一片嘩然。上個月,英國健康局(UK Department of Health)委托的一項審查發現存在有乳腺癌的過度診斷,但它得出的結論認為這一全國性的篩查程序仍然是有價值的。

      最新的研究收獲了不少贊譽,也遭受了很多“板磚”。美國放射學會將它稱為“嚴重的錯誤和誤導”。然而一直斷定乳腺癌篩查并不能顯著降低疾病死亡率的美國乳腺癌聯盟(National Breast Cancer Coalition)主席Frances Visco則表示乳房X線攝影術的利益長期以來被過度夸大。“這是一項很好的研究,它從過去30年的資料入手證實來自其他國家的大量研究表明通過篩查我們確實沒有減少晚期、轉移性診斷。”

      該研究的作者、St Charles地區癌癥中心腫瘤學家Archie Bleyer和達特茅斯學院Geisel醫學院醫學教授H. Gilbert Welch檢測了80年代中期大批婦女開始接受乳房X線攝影篩查后早期和晚期乳腺癌發病率的變化。

      正如預期隨著普遍篩查程序的出現,他們發現在過去30年早期疾病診斷超過從前2倍,每10萬婦女增加了122例。作者們認為如何篩查如預期那樣起作用,將阻止這些癌癥進展為更具危害的疾病,那么預計將看到晚期診斷大致相當地下降。

      相反的是,他們發現,假設乳腺癌發病率基本穩定,晚期確診癌癥的數量每10萬名婦女僅減少了8例。他們推斷:許多通過這一篩查檢測到的早期病例將不會繼續引起癥狀性疾病。他們還得出這樣的結論:乳房X線攝影術對于同一時期乳腺癌死亡率明顯下降的貢獻因此是很小的。

      更廣泛的擔憂

      癌癥統計學家、斯隆-凱特林癌癥中心流行病學和生物統計學系主任Colin Begg(未參與該研究)說毫無疑問篩查導致了大量過度診斷,但是他補充說新研究在“更加靠不住的基礎”上將乳房X線攝影術對于降低死亡率的貢獻被最小化。

      Begg說:“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因為我還以打算進行篩查的婦女更加關心的不是對于假陽性診斷的影響,而是能夠防止乳腺癌死亡。相比這一描述性的回顧分析,很多的隨機篩查實驗都證實了篩查對于死亡率的積極影響,并提供了更多令人信服的數據。”

      幫助美國放射協會起草聲明的哈佛大學醫學院放射學教授Daniel Kopans認為:“這篇論文將導致婦女們認為乳房X線攝影術是可怕的。結果會導致一些婦女,或許很多婦女逃避篩查。她們將會因此死亡。”

      Bleyer說:“我們并不反對篩查。但它不能挽救生命。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需要更多地關注篩查的危害性。”

    相關文章

    JECCR: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HER陽性乳腺癌患者潛在療法

    當治療HER2陽性(HER2+)的乳腺癌患者時,癌細胞對HER2靶向性療法的耐受性或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此,識別出針對不同患者群體的新型療法就顯得非常重要了,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Journalo......

    科學家提出治療乳腺癌新策略,有望大幅減少副作用

    乳腺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靶向DNA損傷修復途徑的治療策略最近成為治療乳腺癌的一個有希望的選擇,但也面臨著全身副作用較大等缺陷。《中國科學報》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

    找到破解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的“金鑰匙”

    近日,《先進科學》(AdvancedScience)在線發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教授余科達團隊的最新成果。研究人員在全球首次揭示乳腺癌早期轉移亞群在轉移過程中氧化磷酸化通路和糖酵解通路活性的互......

    我國專家率先發現乳腺癌單細胞轉移機制、特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212.shtm中新網上海1月6日電(記者陳靜)隨著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乳腺癌正逐漸變成一種可防可治......

    影像組學可以無創精準地判斷三陰性乳腺癌的“復旦分型”

    三陰性乳腺癌(TNBC)的惡性程度在乳腺癌諸多亞型中堪稱“王者”[1]。其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及HER2免疫組化染色結果均呈陰性,缺乏有效的內分泌治療及分子靶向治療靶點,侵襲性強、復發率高、生存預后......

    年輕患者BMI對乳腺癌基因組復發特征的影響

    根據韓國團隊的一項新研究,體重指數(BMI)似乎會影響具有雌激素受體(ER)陽性、HER2/ERBB2陰性乳腺癌病史的年輕女性基于基因表達的乳腺癌復發評分.“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增加BMI可能與年輕的......

    乳腺癌分類而治,提升晚期患者治療效果

    在眾多癌癥中,乳腺癌是全球及中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據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負擔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226萬,首度超過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癥。在我國,由于人口基數大,乳腺......

    江一舟:做有情懷的“大醫生”

    “做醫生必須有情懷,無論臨床還是科研,目標都是能實實在在幫助患者。”獲頒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后,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副主任醫師、研究員江一舟頗有感慨。作為乳腺癌診治領域的青年科學家和臨床醫生,江......

    最新研究:最兇險乳腺癌或有新的治療靶點

    RNA是細胞傳遞基因信息的重要“信使”,一旦細胞發生癌變,便很有可能產生異于常態的RNA,即“腫瘤特異性轉錄本”。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方面8日透露,該院邵志敏教授、江一舟教授團隊攜手黃勝林教授團隊,發......

    聚焦“鐵死亡”三陰性乳腺癌治療找到新策略

    10月17日,《細胞代謝》在線發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教授邵志敏、江一舟團隊的最新研究。該研究發現,“鐵死亡”在三陰性乳腺癌“復旦分型”的其中一個亞型——腔面雄激素受體型(LAR)中表現更為活......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