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空氣凈化的控制程度,實驗動物環境分為普通環境、屏障環境和隔離環境。
(1)普通環境
符合實驗動物居住的基本要求,控制人員、物品和動物出入,不能完全控制傳染因子,適用于飼育普通級實驗動物。普通環境一般為單走廊專用房舍,通常分為三個區域:前區,包括檢疫室、辦公室、休息室等;控制區,包括動物飼育室或動物實驗室、清潔走廊、清潔物品儲存室等;后勤處理室,包括污染走廊、洗刷消毒室、污物處理設施等。人員、動物和物品原則上按“前區-控制區-后勤處理區”的走向運行。采用自然通風或設有排風裝置,有防蟲、防鼠設施,要求籠具和墊料消毒、使用無污染的飼料,人員進出有一定的防疫措施。
(2)屏障環境
符合動物居住的要求,嚴格控制人員物品和空氣的進出,適用于飼育清潔級和(或)無特定病原體級實驗動物。屏障環境有正壓屏障構造、負壓屏障構造兩類,用層流架(正壓/負壓)或隔離器也可作為SPF級屏障系統。屏障系統設施,要求與外界隔離,空氣經三級過濾凈化后才能進入。除生物安全屏障為負壓以外,通常保持為正壓。進入系統的籠具、飼料、飲水、墊料、器械等一切物品都要經過嚴格的消毒滅菌;工作人員從專門通道進入,工作時戴消毒手套,更換滅菌工作服;進入的動物要有專用包裝,并嚴格的消毒處理。屏障內的人員、物品和空氣等采用單向流通路線,有呼吸系統疾病和皮膚病的人員不能進入系統內。
(3)隔離環境
采用無菌隔離裝置以保持無菌狀態或無外源污染物。隔離裝置內的空氣、飼料、水、墊料和設備應無菌,動物和物料的動態傳遞須經特殊的傳遞系統,該系統既能保證與環境的絕對隔離,又能滿足轉運動物時保持與內環境一致。適用于飼育無特定病原體級、悉生及無菌級實驗動物。
隔離環境由正壓或負壓的隔離器及其輔助裝置共同組成。操作時,實驗人員只能通過隔離器上的橡膠手套來進行飼養或實驗。物品是通過包裝消毒后,由滅菌渡艙或傳遞窗傳入;動物是經由無菌剖腹產的方法進入;進入隔離器的空氣需經超高效過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