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12-10 22:25 原文鏈接: 導彈、航天……沒想到,這些名字都出自錢學森!

      錢學森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中國導彈之父,許多人想不到的是,他還是位“起名大師”。

      2021年12月11日是錢學森誕辰110周年,在緬懷錢老的同時,咱們一起來看看,他起過哪些名字。

      靈境

      “元宇宙”是目前最火的科技概念之一。不過你知道嗎,早在30多年前,錢學森就對虛擬現實與“元宇宙”有過展望,并為其起了個頗有意境的名字——“靈境”。

      信息領域專家汪成為院士長期從事電子計算機及人工智能研究工作。1990年,時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常委的汪成為收到錢學森的信,信中說,“ Virtual Reality(注:即如今所說“虛擬現實技術”)” 中譯可以是“人為景境”或是“靈境”。錢學森還特別強調:“我特別喜歡‘靈境’,中國味特濃”。

      20世紀90年代初,錢學森開始了解到虛擬現實技術,立刻想到將其應用于人機結合和人腦開發領域。

      如今虛擬現實技術已應用于諸多領域,但仍未臻成熟,對于“元宇宙”,除了熱炒概念,各界尚未形成清晰、確切的定義。

      然而,錢學森在當時就已透過虛擬現實技術的產生和發展,預見到人機深度結合將對人類社會帶來的深層變革。他在1993年7月3日寫給汪成為的信中表示:“我對靈境技術及多媒體的興趣在于,它能大大拓展人腦的知覺,使人進入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新的歷史時代要開始了!”

      在近日舉行的2021元宇宙產業論壇上,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執行會長、元宇宙產業委共同主席倪健中表示:“錢學森多年前對虛擬現實技術定名‘靈境’‘大成智慧’的科技范疇,就是代表今天大家所說的元宇宙。”

      1997年,汪成為的著作《靈境(虛擬現實)技術的理論、實現及應用》出版,對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史、理論、系統構成原理與設計方法,以及典型應用等作了全面介紹。當然,“靈境”這個名字,也被用在書中。

      導彈

      1956年,錢學森回國后不久,開始籌建我國的航天事業,起草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意見書》。當時還沒有“導彈”一詞,同時為了保密,錢學森用“國防航空工業”代替了“火箭導彈”。

      導彈最初的中譯名有三個:分別是“火箭武器”“可控火箭”,以及“飛彈”。

      錢學森細細考究起來:“火箭武器”顯得太籠統;“可控火箭”只是說明飛行中的火箭可以控制,并沒有說明火箭上裝有彈頭爆炸物;“飛彈”只能說明“彈”會“飛”,沒有表達出可控的意思。

      針對當時國內報紙把導彈翻譯成“飛彈”的情況,錢學森在一次演講中說:我想最好把飛彈改成為導彈。所有的彈,不管是炮彈、槍彈都是飛的。我們講飛彈與炮彈不同,就是它在飛行過程中是有控制的,或者是有制導的,讓它去什么方向是在控制之下,所以叫導彈就比較合適一點。

      錢學森對于科學名稱的中譯名總是反復推敲,相當嚴謹。他首創的“導彈”一詞,說明了兩層含義,既表示可以遙控,可以引導,又表明是一枚炸彈。

      航天

      在錢學森提出“航天”一詞之前,國內把航天器在大氣層以外的航行、探測等活動,稱之為 “宇宙航行”,簡稱“宇航”。由于國外“space”一詞包含“宇宙空間”的意思,所以也有人稱之為“空間航行”。

      曾有人想將“宇宙航行”合在“航空”里,錢學森并不贊同:“航空是在空氣里飛,火箭已經在空氣上面了,怎么還能叫航空呢?”他后來在給《航空知識》1964年第1期寫的《祝復刊》一文中提出,大氣層內的航行是“航空”,而大氣層外的航行是“航空間”。

      根據人類科技的發展水平,錢學森也意識到,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人類的空間活動只能局限在太陽系內,“宇宙航行”不免夸大。

      經過多方面綜合考慮,錢學森在1967年9月11日舉行的返回式衛星方案論證會開幕式講話中,首次提出了“航天”一詞。

      他說,自己最初是從毛澤東詩句“巡天遙看一千河”中得到啟示。“人類在地球大氣層之內的飛行,叫作‘航空’,在地球大氣層之外的飛行稱為‘航天’。”

      1982年5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3次會議決定,將“第七機械工業部”改名為“航天工業部”,標志著“航天”這個詞被國家最高立法機關采納。

      航天員

      日前,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在中國空間站里,為全國青少年帶來了精彩的“天宮課堂”,在傳播太空知識的同時,也為許多孩子注入了“成為航天員”的夢想。

      而“航天員”這個稱呼,最早也是錢學森提出來的。

      1970年7月14日,中央批準“即著手載人飛船的研制工作,并開始選拔、訓練航天員”。當時,國外一般將航天員稱作“太空人”或者“宇航員”。

      錢學森說:“我們還是叫‘航天員’好。因為我們有天、海、空的領域劃分,這樣稱呼比較規范。”因此,我國一直延續“航天員”這個稱呼。

      錢學森還作過詳細解釋:“航天員”是指駕駛載人航天器和從事與太空飛行任務直接有關的各項工作的人員。他既與航天地面工作人員相區別,也與乘坐航天器進入太空的其他人員相區別,就像飛行員與航空地勤人員、乘客相區別一樣。

      事實證明,“航天員”這個稱呼不僅符合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具體情況,更加適合漢語習慣。

      此外,錢學森還首創了“星際航行”一詞。他在《星際航行概論》中詳盡論述了行星之間以至恒星之間的飛行。

    相關文章

    打造新一代空天飛行器研發重器

    今年12月,我國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誕辰112周年之際,站在新落成的長達167米、能復現每秒10公里超高速飛行速度的超級風洞前,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姜宗林向《中國科學報》表示:“錢學森在論述科學......

    “錢學森紀念園”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落成

    12月22日上午,“與大師對話”系列雕塑之錢學森紀念園落成揭幕儀式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舉行。在舉行儀式前,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盧建軍會見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學院榮譽院長、錢學森先生之子錢永剛,雙方圍繞人......

    新時代錢學森精神的傳播價值學術研討會在滬舉行

    12月11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全國“錢學森”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工作聯合體等共同承辦的“新時代錢學森精神的傳播價......

    致敬|錢學森誕辰112周年

    “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

    致敬|錢學森誕辰112周年

    “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

    褚威:情系航天,讓夢想在東風著陸場騰飛啟航

    褚威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工程師,大學畢業后就從事航天搜救工作。入職以來他先后擔任過多個崗位,崗位在變,但他把工作當事業追求,當學問研究的態度一直沒變;職責在變,但他對黨忠誠、心懷感恩的執念一直沒有變。作......

    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確定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執行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由湯洪波、唐勝杰、江新林3名航天員組成,湯洪波擔任指令長。乘組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員和......

    航天“妙算”為產品“研用”插上“數智化翅膀”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研發團隊積極響應國家對先進的國防工業能力建設要求,深入挖掘專業需求痛點,結合前沿的大模型技術等,打造了服務于“產品研發智能化、智能化產品研發”的“妙算”平臺,幫助航天設計師迅速在材......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9A工位——我國首個智慧發射場

    夏日的余暉灑向晉西北高原靜謐的山谷,暈染了墨色的山巒。從山腰向下望,一座高聳的發射架矗立在山坳,足有幾十層樓房高,直插云天。這就是太原衛星發射中心9A工位——我國首個智慧發射場。2022年3月29日,......

    齊心奮進新時代科技放飛夢想——科技館里的思政課

    7月22日晚間,航天英雄、中國首飛航天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英雄航天員、神舟十三號航天員葉光富,400余名北京市中小學生代表和科技工作者代表齊聚中國科技館,共同參加由中國科技館聯合中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