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計量認證
①計量檢定、測試設備的配備情況與測試能力的符合程度,儀器設備的準確度、量程等主要技術指標必須達到計量認證的要求。
②計量檢定、測試設備的工作環境,包括溫度、濕度、防塵、防震、防腐蝕、防于擾等條件,均應適應測試工作的需要。
③使用測試設備和測試手段的操作人員,應具備計量基本知識、環境監測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經驗,其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必須考核合格。
④環境監測機構應具有保證量值統一、量值溯源和量值傳遞準確、可靠的措施及測試數據公證可靠的管理制度。
⑤測試樣品的時空代表性、采樣的頻次、樣品的保管與運輸等應該符合監測技術規范的要求,可作為檢查內容。
環境監測機構計量認證的一整套操作要求主要是針對環境系統的環境監測站而制定的。其它部門的環境監測站原則上可以參照執行,但其測試數據的適用范圍還應符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的有關規定。
2.實驗室認可
實驗室認可由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組織實施,其認可的主要內容為:檢測結果的公正性、質量方針與目標、組織與管理,如組織機構、技術委員會、質量監督網、權力委派,防止不恰當干擾、保護委托人機密和所有權、比對和能力驗證計劃等,質量體系、審核與評審。檢測樣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將直接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度,因此必須對抽樣過程、樣品的接收、流轉、貯存、處置以及樣品的識別等各個環節實施有效的質量控制。這是在實驗室認可中特別強調的內容。
計量認證與實驗室認可的異同之處比較見表1。
三、規范化監測工作
環境監測工作包括布點、采樣、測試、數據處理和綜合評價等幾個環節,要求對從布點到取得數據的整個過程進行全面質量管理。監測工作要按照統一的技術規范、方法的要求,依照定的程序,進行科學的組織與技術上的規范化管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樣品的時空代表性與真實性
按規范布設監測網點,取得最佳點位數和最佳點位,保證監測數據的代表性、可比性,布點記錄和圖表應齊全。
(2)樣品的采集、保管與運輸
按規范要求,保證所采集樣品的真實性和代表性,既能滿足時空要求,又要樣品在分析前不發生物理化學性質的變化。采樣方法、采樣器樣品的保存、運輸及有關的記錄表格都要規范化。
(3)樣品的測試分析與數據處理
樣品測試按規定方法進行。操作要規范化,測試結果有效位數的取舍、異常值的判斷與易除方法、誤差的計算等要符合相應的標準規定。
(4)測試工作的質量保證
樣品登記、任務下達、原始記錄,以及數據報表等都應制定出規范化表格。其中,對可能影響測試結果的有關因素(如儀器設備、樣品情況、環境條件等)要有詳細的記載要求。
(5)測試結果的審核與發出
數據的規范管理與測試報告的審核程序:數據管理要規范化,測試數據的記錄,刪改要按照有關規定執行,原始記錄一律不得用鉛筆書寫,個人不得保存原始記錄。
環境監測機構報出的測試結果要經過三級審核,各級負責人簽字后,方為有效所謂三級審核,即測試結果要經有關人員復核,質量保證負責人審核,最后報本單位技術負責人簽字后才能對外發出。各種原始記錄與測試結果報告,一律要按國家規定使用法定計量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