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系列講堂現場。同濟大學學研工部供圖
12月20日,上海市學科道德和學風建設宣傳月系列活動,“科學與未來”院士系列講堂第一講依托同濟大學高等講壇平臺在四平路校區開講。本次講堂以訪談形式開展,而接受訪談的主人公,正是新當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李杰。與李杰共同接受訪談的還有土木工程學院教授陳建兵和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21級博士研究生方超,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饒丹云作為本場訪談的主持人。
同濟大學黨委副書記彭震偉表示,兩院院士是國家的財富、人民的驕傲、民族的光榮,也是一所高校辦學成果的集中體現,更是立德樹人的生動教材和青年學生砥礪成才的不竭動力。學校舉辦“科學與未來”院士系列活動,就是要將院士們治學報國、授業立德的奮斗歷程,變成新一代青年學生求學問道的生動教材,引領青年學子自覺踐行“同濟天下、崇尚科學、創新引領、追求卓越”的新時代同濟文化。
訪談是從李杰在同濟大學的25年任教故事開始說起的。李杰首先引用孔子的一句話“逝者如斯夫”以及“一寸光陰一寸金”來表達“時間像黃金般珍貴,要珍惜每一寸時光”。他回憶說,1985年,第一次來到同濟求學的他,就被同濟人的精神氣質所吸引。自1996年回到同濟任教,至今已有25年。回望這25年生涯,李杰深情感嘆“原來同濟是我家!” 他還說:“每年開學那幾天,就是我的節日。那么多年輕的面孔,讓我感受到一代代的新人在同濟成長。”在場學生深深為之感動。
“廣義概率密度演化方程”是李杰帶領團隊取得的重大原創理論成果。“客觀世界有隨機性,無法用確定性的規律來完全反映。”李杰談到,他是從發現巖土土質對于結構的地震反應會有影響的實踐研究中,開始關注客觀世界的隨機性問題,后來通過數年研究,逐步形成了廣義概率密度演化方程。在學術領域,“廣義概率密度演化方程”也被稱為“李—陳方程”,這里的“李、陳”正是今天接受訪談的李杰和陳建兵。陳建兵提到,在自己博士畢業論文的致謝中,引用了陸游詩句“君詩妙處吾能識,正在山程水驛中”來表達自己對恩師治學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哪兒有什么深刻,我是一顆渴望著泥土的堅果,冬陽,也會在秋的那端等我。我等待著春洪,和布谷鳥一路播撒的歡歌。”30年前,李杰的這首小詩,道出了他對于學術研究的心聲。
“讀書‘三問、三結合’的獨家秘籍是什么?”“從博士生到優秀的科研工作者如何‘升級’?”“面對科研壓力,有沒有妙招?”訪談中,面對臺上博士生方超的提問,李杰首先向觀眾們解讀了“讀書三問”,即讀一本書,要弄清楚“是什么,有什么用,局限性在哪兒”。作為研究生,對于研究應不僅局限于“是什么”和“有什么用”上,更要思考前人科學理論的局限性,從而獲得學術上的突破。而“讀書三結合”,指的是“讀書要結合文獻、結合研究、結合著述”。
對于第二個問題,陳建兵強調“博士畢業后的5~8年,將實現從由導師指引到自己尋找方向的轉向,這個轉向至關重要,因此在博士期間的最后階段,就要有意識地鍛煉自己這方面的能力。”關于壓力問題,陳建兵談到,“有壓力是自然的,壓力就像擺錘。要鍛煉面對壓力時的能力,在戰略上有信心,在戰術上要抓住時間,壓力大時,就要做未來看不會覺得浪費和后悔的事情。”
在談到同學們經常會問的“科學之神何時青睞”“學術緣分何時到來”的問題時,李杰認為,作為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培養自己的能力——不僅是研究問題的能力,更是要培養善于將老師的問題,轉化為自己的問題的能力,這也是應對壓力的最好方法。當研究的問題變得有趣了,也就不會覺得有壓力了。當然,長期的積累也非常重要,科研工作,也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的過程。
如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為一名科學家,應當面對當今所處的知識爆炸時代?李杰用樸實的語言娓娓道來,“我們需要學習最基礎性的知識,解決最基本的科學問題。”“要慢慢地學會學習無用之用。”“新知識多,但老問題依舊存在生命力。”
在訪談的最后,李杰寄語勉勵在場學生,在國家邁向新時代的新征程中,年輕一代要扛起原始創新的大旗,努力獲得更多“從0到1”的突破,踐行同濟人“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的使命,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李杰話音未落,現場熱烈的掌聲響起。
當天,李杰還與現場學生代表進行了互動。當土木工程學院研究生路帥男請教李杰“土木學子,應該如何應對土木工程領域正面臨著的革新與挑戰”時,李杰回答說:“我們既需要有深厚的基礎支撐,也要有在這個基礎上的創新。繼承與發展應當并重。”當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生辛旭提問“如何看待學科交叉的趨勢?理工科如何和文科相交叉”時,李杰表示:“學科交叉、融合,是一個大趨勢。關于文科和工科交叉,更重要的是思考問題的方式和方法的交叉,例如,理工科學習文科的形象思維,文科學習理工科的邏輯思維能力。”
日前,通過公開網頁顯示:李智軍已任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院長。李智軍李智軍,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院長。本碩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在上海交通大學獲得博士......
日前,上級決定:石振明同志任同濟大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黨委常委,許學軍同志任同濟大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黨委委員、常委。因年齡原因,顧祥林同志不再擔任同濟大學副校長職務,雷星暉同志不再擔任同濟大......
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納米級二次離子質譜儀(Nano-SIMS)采購項目(招標編號:1069-234Z20233753)上海中世建設咨詢有限公司受招標人委托對下列產品及服務進行國際公開競爭性招標,......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發展迅猛,工程項目線路長、建設地質水文條件復雜、周邊環境敏感,導致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存在風險和隱患。為解決該問題,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謝雄耀團隊經過數年產......
同濟大學卓越工程師學院(國際工程師學院)6日揭牌成立。學院將面向國家戰略和產業發展需求,瞄準關鍵核心技術,依托學科交叉、產教深度融合和國際合作,有組織地推進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國家......
日前,德國國家工程院正式發布2022年度院士增選結果,同濟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張弛教授當選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德國國家工程院(又稱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GermanNationalAcademy......
日前,德國國家工程院(又稱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GermanNationalAcademyofScienceandEngineering)正式發布2022年度院士增選結果,同濟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院......
近日,同濟大學發布一則《同濟大學核磁共振波譜儀》通知,預計花費799萬元采購核磁共振波譜儀,詳情信息如下:一、項目基本情況項目編號:3109-234Z20233019(項目編號:Z20230360)項......
近日,同濟大學發布《液質聯用超高分辨率質譜儀(三合一超高分辨率質譜儀)》招標公告,預計花費1000萬元采購液質聯用超高分辨率質譜儀(三合一超高分辨率質譜儀)。詳情信息如下:一、項目基本情況項目編號:0......
同濟大學企業信息2023年2月政府采購意向-激光顯微共聚焦拉曼光譜儀 詳細情況2023年02月07日11:05激光顯微共聚焦拉曼光譜儀項目所在采購意向:同濟大學企業信息2023年2月政府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