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又被稱為巨大淋巴結增生癥或血管淋巴性濾泡組織增生,于1956年由Castleman等首次報道并命名。CD是一種介于良性、惡性之間的罕見的淋巴結反應性增生性疾病,好發于20~50歲,好發部位主要包括胸部(縱隔)、頸部、腋下、腹部、腹股溝、腹膜后等部位。
臨床上根據受累部位,將CD分為局灶性(unicentric Castleman`s disease,UCD)和多中心性(multicenter Castleman`s disease,MCD)。大部分UCD臨床表現為胸腹部或頭頸部無痛性腫塊,病理類型主要是透明血管型。其中,發生于腮腺區特別是兒童腮腺區的CD相當罕見,本文報告1例兒童腮腺區CD病例,并進行相關文獻復習。
1.病例報告
女,7歲,既往身體健康,否認系統疾病史。因家人發現“右側耳前區無痛性腫塊1年余”就診,無明顯消長史,無疼痛、麻木等伴隨癥狀。專科檢查:頜面部兩側不對稱,右側耳前區可觸及一大小約3cm×2cm×2cm腫塊,質地中等,界限尚清,可推動,無明顯觸壓痛,皺眉、閉眼可、鼻唇溝無變淺、口角無明顯歪斜。
右側頸上部可觸及一直徑約1.5cm腫大淋巴結,界限清,活動可,無明顯觸壓痛。實驗室檢查:血常規、血生化、尿常規、糞便常規等均未見明顯異常。輔助檢查:頜面頸部B超提示右側腮腺多發低回聲團塊,淋巴源性病變可能,性質待定;右側頸部淋巴結腫大。頜面頸部增強MRI顯示:右側腮腺內異常信號,右側腮腺及頸部淋巴結增大,惡性不能排除(圖1)。
穿刺活檢結果為右側腮腺腫塊內見淋巴細胞,傾向淋巴組織增生性病變,建議切取活檢。心電圖、胸部CT、腹部及雙側腋窩腹股溝B超均未見明顯異常。術前診斷考慮為右側腮腺占位性病變,淋巴來源病變可能。入院后完善術前檢查,排除手術禁忌后,于全麻下行右側腮腺區腫瘤及區域性腺體切除術保留面神經,手術順利。術中冷凍切片檢查提示:右側腮腺淋巴組織增生伴血管增生。
術后組織病理學檢查提示:右側腮腺淋巴組織增生性病變,考慮Castleman病(透明血管型)。H-E染色顯示淋巴細胞圍繞濾泡呈“同心圓”樣結構(圖2);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顯示:CD3(+),CD20(局灶+),CD34(部分+),PAX5(局灶+),Bcl-2(濾泡-),Bcl-6(濾泡+),AE1/AE3(-),Ki-67(濾泡+)(圖3)。診斷明確后,未予其他補充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