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主編:皮脂腺癌(Sebaceous carcinoma)是一種罕見的皮膚惡性腫瘤,由上皮層分化而來,起源于皮脂腺[1]。因此,皮脂腺痣(Nevus sebaceous)傾向于發展為良性和惡性腫瘤[2]。本文中,我們報道了在罕見的由皮脂腺痣繼發的皮脂腺癌的皮膚鏡下表現,該病例為單發性黃色斑塊上快速出現紅色糜爛性結節。皮膚鏡檢查是一種強大的術前診斷工具。
患者為40歲中國女性,因“額頭中央疣狀斑塊上出現淡黃色瘙癢性結節伴疼痛6個月”就診。根據病史,患者的額頭中央曾一直有無毛的淡黃色斑塊。體格檢查發現在伴有糜爛的淡黃色斑塊上有一個大小為0.5 cm×0.5 cm結節[圖1A]。疣狀斑塊處皮膚鏡檢查表現為聚集性黃色小球狀結構繞以非分支狀的冠狀血管[圖1B]。結節處的皮膚鏡檢查顯示淡黃色的不均勻區域、多形態的血管、白色淺表鱗屑和紅斑性皮損[圖1C]。皮損結節處的組織病理學顯示真皮中有多形性小葉和空泡細胞,細胞為泡沫狀的胞質,扇形核,其核仁清楚,可見核分裂相[圖1D和1E]。免疫組織化學顯示細胞角蛋白7(cytokeratin 7, CK7) [圖1F]和腫瘤蛋白(tumor protein, P63)陽性[圖1G],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 EMA)部分陽性,上皮糖蛋白(epithelial glycoprotein, BerEp4)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陰性。頭部CT無轉移跡象。確定皮脂腺痣繼發皮脂腺癌的診斷。進行局部擴大邊緣1 cm切除。隨訪12個月無復發證據。
皮脂腺痣繼發皮脂腺癌極其罕見,既往僅25例病例報道[3,4]。估計皮脂腺痣形成繼發性腫瘤的概率小于0.1%,其中包括基底細胞癌、毛母細胞瘤、鱗狀細胞癌,汗腺癌、乳頭狀汗管囊腺瘤、汗腺囊瘤等也可能發生[3,4]。當然,組織病理學和免疫組織化學可以幫助診斷。而皮損進行皮膚鏡檢查也可能有助于早期診斷。
皮脂腺痣中繼發皮脂腺癌主要發生于頭皮、前額和眼部,眼部又分為眶外和眶周。在該病例中,皮膚鏡下淡黃色不均勻區域對應于組織病理學中的泡沫狀細胞質[5]。同時,認為在皮膚鏡下出現的不規則多形態血管(發夾狀、線性和冠狀)是由于毛細血管擴張和惡性腫瘤引起的[5]。皮脂腺痣中皮膚鏡下為非分支狀的冠狀血管,而皮脂腺癌有多形態血管,可以通過這些進行鑒別。基底細胞癌和毛母細胞瘤的皮膚鏡下分別可見不對稱和對稱的大的藍灰色卵圓形巢組成[2]。乳頭狀汗管囊腺瘤的皮膚鏡表現為伴有潰瘍和血管的外生性乳頭狀結構[2]。汗腺腺瘤的皮膚鏡下表現為對稱性伴有分支狀血管的均質區域[2]。這些皮膚鏡下的特征可能有助于將其與相似皮損進行鑒別。
據我們所知,皮脂腺痣繼發皮脂腺癌的皮膚鏡表現目前尚無報道[4]。由于皮脂腺痣中出現的皮脂腺癌是低度惡性腫瘤,根據皮膚鏡表現及早發現病變可成功控制和治療,防止進一步轉移。因此,皮膚鏡下及時識別有助于防止延誤診斷。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