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意見征集和人大審議,《佛山生態市建設規劃(2012-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規劃》直陳佛山生態“痛楚”,稱佛山市的生態赤字遠超我國的平均赤字水平,生態環境質量指數在全省排名最后一位。
這份長達100多頁的《規劃》,圍繞創建國家生態市考核指標體系,首先從解決當前最突出的問題入手,提出50項重點工程,成立由市長擔任組長的生態市建設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以確保2015年基本實現創建國家生態市的總體目標。
重工業比例高 部分驗收指標未達標
《規劃》指出,與廣東省其它地區和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佛山第三產業所占比例仍然較小,第三產業的滯后必然會制約第一、二產業的轉型升級與發展。而從工業內部結構看,重工業略高于輕工業。
據統計,全國目前重工業能耗占工業能耗80%左右,并且不可避免帶來一系列資源環境問題。因此,佛山目前仍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結構需要轉變。且正是由于上述一些問題,使得部分驗收指標尚未達標。
●對策首提發展“生態物流”概念
《規劃》提出,建設繁榮協調的生態經濟體系。值得一提的是,《規劃》首提“生態物流”概念,作為佛山提升發展現代物流業這一第三產業的核心理念。
具體包括:完善三山國際物流港區、國通物流園、珠三角中西部生產資料區域中心等園區建設;圍繞產業集聚地和重要交通樞紐,在獅山、丹灶等地布局鐵路物流中心規劃建設現代物流工業園;建設一批高標準、布局集中、用地節約、產業集聚、功能集成、經營集約的特色物流園區和物流中心,吸引運用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和先進適用物流設備,開展冷鏈配送、多式聯運(轉運)、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構建支撐社會經濟發展的物流網絡體系;發揮佛山市作為物流節點的功能,整合珠三角西部地區物流市場。
多年過度開發 環境質量指數全省最后
與全省和全國對比,佛山生態環境質量數據不容樂觀。《規劃》直指:目前佛山市的生態赤字為1.329hm2/人,遠超中國0.4hm2/人的平均赤字水平。
由于佛山市工業化和城鎮化程度過高,建設用地擠占生態用地,2001年-2010年十年間生態用地減少602.5km2,減少了15.8%,目前佛山市生態用地的比例為61.2%,低于廣東省其它城市。由于這個原因,使得其生態環境質量指數在全省排名最后一位。
同時,“建筑用地的增加導致林地斑塊破碎化現象嚴重”,據統計,佛山市城區范圍已經或即將孤立的山頭有30多個,缺少與外界生態用地的聯系,生態功能大大削弱,生態平衡受到影響。雖然佛山市的森林覆蓋率已達到生態市建設要求,但分布不均,且林分結構不合理,
另外,隨著佛山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建設用地和生態用地爭地現象越來越明顯。目前城區還可開發面積不足100km2。照此開發速度發展下去,“十二五”期間,佛山城區可能面臨無地可用的局面。
●對策劃出800平方千米生態嚴格控制區
接下來,佛山將實施生態功能區劃并實施區域生態環境分區管理。
其中,最為嚴格的是生態嚴格控制區,總面積882.1km2,占全市總面積的23.2%,主要分布于佛山的外圍山地,包括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五類。
在生態嚴格控制區內,大部分地區禁止開發利用,對其中的部分區域,在影響不大并經過嚴格審批的情況下,可適度開發。
此外,全市還劃出7個二級生態功能區,分包括高明中西部生物多樣性保護區、三水東北部生態農業發展區、南海里水農田水源保護區、城市經濟建設區、環保產業示范區等。
一年中一半時間 “沐浴”灰霾
《規劃》顯示,佛山環境污染堪憂。全市7條主要江河,西江干流和順德水道未達到II類水質標準,氨氮或總磷超標,水體富營養化特征突出,有機污染明顯,而且部分內河涌水質處于劣V類水平,并存在不同程度的黑臭現象。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分別為19.36萬噸和3.01萬噸)要完成總量減排指標(分別為13.96萬噸和1.71萬噸)面臨巨大壓力。
與此同時,佛山城市空氣污染特征出現轉變,由以SO2污染為主的單一污染向復合型污染轉變,灰霾和酸雨污染也日益凸顯,全年灰霾天氣平均174天,酸雨類型從硫酸型轉變為混合型。
“盡管佛山市空氣環境質量達到現行標準,但由于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增加了臭氧和反映灰霾污染特征的PM2.5指標,佛山市在新標準于2016年實施后要繼續保持空氣環境質量功能區達標面臨更多的壓力和挑戰。”
●對策創建“綠色企業”推行綠色生產
從今年起,佛山對國家環保部《重點企業清潔生產行業分類管理名錄》確定的其他污染行業的重點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2014年底前全部完成清潔生產審核及評估驗收。
根據核定,全市共有需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632家,其中禪城區114家,南海區280家,順德區58家,高明區70家,三水區110家。
按照《規劃》,今年底前要全部完成有色金屬冶煉業、含鉛蓄電池業、皮革及其制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等行業重點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和評估驗收工作。并積極開展“綠色企業”創建工作,發展企業生態文化,通過流程再造、技術改造、產品升級、降低能耗等方式,建立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在全市評選一批工業循環經濟示范企業、低碳發展模式企業、廢水零排放企業。
與此同時,《規劃》要求2013年所有建制鎮(街道)全部建成生活污水處理廠。同時,推動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在農村地區推廣分散型、低成本、易管理的污水處理模式。2015年80%以上的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
■聚焦
公園建設 有望“井噴”
生態補償傾斜高明三水
按照相關文件,在佛山中心組團、大良容桂組團、獅山組團、西南組團、西江組團、大瀝組團、九江龍江組團將分別開展“市域性公園”和“區域性”公園的建設。
其中,“市域性公園”除了考慮市民休閑娛樂的需求外,同時也考慮其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功能。“區域性公園”則主要是滿足本區域居民游憩需求。
《規劃》要求佛山市及各區政府,要把生態市建設所需的經費納入基本建設計劃和財政預算中,設立專門的預算科目。銀行要增加用于生態市建設的貸款,并適當延長貸款償還年限。同時設立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專項基金,鼓勵社會捐助,積極爭取國際國內貸款或雙邊合作。
《規劃》特別提到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按照價值規律和“誰利用,誰補償”的原則,完善有關經濟政策,建立生態環境補償基金。而為了避免環保工作出現“諸侯割據”的局面,將依據生態功能區劃,逐步實施“區域間生態補償”,補償資金向三水、高明等經濟發展相對滯后。
■規劃目標
近期(2012-2015年):
鞏固“創模”成果,著力解決佛山經濟結構優化、產業生態轉型和布局調整的問題,針對尚不達標的指標進行集中攻堅。到2014年,南海、順德、高明、三水建成國家級生態區。到2015年全市各項指標基本達到國家生態市考核標準。
遠期(2016-2020年):
2016年全面達到國家生態市建設指標要求。未來幾年,生態安全、生態人居、生態文化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生態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環境與經濟、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程度明顯提高。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縣長楊智明16日表示,被譽為“黃河之腎”的瑪曲縣,探索出一套具有“瑪曲特色”的高寒沙化、草原治理模式,黃河沿岸草原沙化退化已得到根本遏制,全縣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水源涵養能......
據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消息,2022年,各地生態環境部門會同公安、檢察機關,扎實開展深入打擊危險廢物違法犯罪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專項行動,重拳打擊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行為。截至2......
據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消息,2022年,各地生態環境部門會同公安、檢察機關,扎實開展深入打擊危險廢物違法犯罪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專項行動,重拳打擊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行為。截至2......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達成的共識,將共同資助中外科學家開展合作研究,并特別關注與非洲和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一、項目說明(一)資助領域及申請代碼1.&......
華盛頓時間2023年2月8日,丹納赫宣布,VeraltoCorporation將成為丹納赫計劃于2023年第四季度創建的獨立上市公司的名稱。Veralto將由丹納赫環境與應用解決方案(Environm......
中環協〔2023〕4號關于授予“低維護-短流程村鎮供排水凈化技術與裝備”等27個項目2022年度環境技術進步獎的決定各有關單位:根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環境技術進步獎獎勵辦法(試行)》的規定,經過提......
經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組織專家評審,并經中國科學院院長辦公會審議通過,包括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岳躍民研究員在內的3位科學家近日榮獲“2022年度中科院青年科學家國際合作伙伴獎”。亞熱帶生態所......
桑寄生(Mistletoes)是一類自身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莖半寄生植物,主要通過特化的吸器(Haustorium)從寄主植物直接獲取所需的水分和礦質養分。前人研究聚焦桑寄生對寄主的負面影響。然而,近年......
云南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企業信息2023年01月(至)2023年02月政府采購意向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
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印發鋼鐵/焦化、現代煤化工、石化、火電四個行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原則的通知》,對原有鋼鐵、石化和火電三個行業的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審批原則進行修訂,并制定了現代煤化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