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1-07 11:56 原文鏈接: 腰椎穿刺致反常性腦疝病例分析

    對于急性顱內壓增高,特別是存在腦疝風險的患者來說,去骨瓣減壓手術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處理方式。但由于失去了顱骨的完整性,在大氣壓及顱內組織重力作用下,患者腦脊液及顱內血流量發生一系列改變,帶來很多并發癥,如術后再出血、腦脊液漏、傷口感染和反常性腦疝等。

     

    反常性腦疝多見于去大骨瓣減壓術后,在進行促使腦脊液壓力快速或進行性降低的操作后,使顱內壓調節失衡,導致顱內壓力產生梯度及腦組織移位,最終形成腦疝。筆者報道1例腰椎穿刺后繼發反常性腦疝病例。

     

    患者女,73歲,主因“意識不清6h”于2019年1月7日入診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發病時家人發現其摔倒在地,可見嘔吐物,急救車送至當地醫院,CT檢查示蛛網膜下腔出血,右側側裂區血腫,中線明顯左移。

     

    患者入院體格檢查:意識昏迷,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評分5分,雙側瞳孔左∶右=3∶3,對光反應遲鈍,雙側病理征陰性,頸項強直。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啰音。入院后急診行全腦血管造影檢查,提示右側大腦中動脈瘤破裂出血,于當日急診下行開顱動脈瘤夾閉術及去骨瓣減壓術,減壓窗大小15cm×13cm,手術過程順利。

     

    術后復查頭部CT,未見新發病灶。術后給予呼吸機輔助呼吸及鎮痛、鎮靜、抗炎治療。間斷行腰椎穿刺釋放血性腦脊液,壓力150~250mmH2O。術后1周復查頭部CT,示患者顱內出血吸收良好,逐漸減少鎮痛鎮靜藥物劑量,術后10d順利脫機拔管。患者術后恢復良好,轉入康復醫院繼續高壓氧、康復治療。

     

    患者恢復良好,意識逐漸好轉,可簡單遵囑動作,左側肢體偏癱,GCS評分12分。康復至術后6周時,患者體溫升高,肺部CT可見墜積性肺炎,但仍考慮行腰椎穿刺以排除顱內感染,床邊行腰椎穿刺測壓80mmH2O,留取腦脊液標本(10ml)后囑患者去枕平臥。患者腰椎穿刺2h后,出現減壓窗凹陷明顯,意識水平明顯下降,呼之不應。雙側瞳孔左∶右=3∶4,對光反射遲鈍,伴隨刺激后上肢屈曲,下肢肌伸肌張力升高以及右側肢體抽動,考慮出現去皮質強直。緊急行CT檢查,可見患者減壓窗張力低,腦室小,中線向左側明顯移位,腦干受壓。

     

    聯系本院后,考慮反常性腦疝。將患者擺為Trendelenburg體位(仰臥頭低腳高位),加快靜脈輸液速度并加大輸液量(4h輸注2000ml,500ml/h),在對癥處理4h后,患者情況稍有好轉,后患者轉入本院進一步治療。患者入院后持續高容量治療,完善術前檢查,患者在術后第7周行顱骨修補術,手術過程順利。術后復查頭部CT,示恢復良好,意識水平及肢體活動逐漸恢復至術前最好水平,轉回康復醫院繼續康復治療。術后半年隨訪,患者恢復良好,意識清楚,可簡單言語交流,左側肢體肌力Ⅱ級,GCS評分14分。

     1616975141979132.png

    圖1腰椎穿刺后繼發反常性腦疝患者術前及術后影像學檢查。1a患者術前CT,示顱內出血;1b患者急診頭部DSA檢查,示右側大腦中動脈瘤;1c患者術后第1天復查CT,示無新發病灶,中線無移位;1d患者術后1周復查CT,示康復期顱內出血吸收良好;1e,1f患者腰椎穿刺后出現反常性腦疝,示減壓窗明顯凹陷及中線移位;1g患者顱骨修補術后CT,示中線恢復;1h患者術后半年隨訪復查CT,示顱內情況穩定

     

    討論

     

    對于不同原因引起的難治性顱內壓增高患者來說,去骨瓣減壓手術可以降低重癥腦損傷患者的病死率。去除骨瓣后,失去了顱骨完整性,腦順應性下降,表現為腦脊液流速減慢,造成腦脊液代償顱壓能力下降。此外,由于腦組織直接暴露于外界大氣壓下,引起皮質以及顱內血管血流量下降,進一步降低顱壓,造成患者神經功能缺失。

     

    因此,去骨瓣減壓手術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其中環鋸綜合征和反常性腦疝最容易被臨床工作者忽略。特別是對于術后行腦室引流或腰池引流患者,其發生率更高。環鋸綜合征主要的特征表現是患者在去骨瓣減壓術后,因為皮瓣的下陷產生的一系列神經功能減退現象,有可能因為一些臨床操作發展為反常性腦疝。而反常性腦疝患者,在發生腦疝之前,常有頭痛、頭暈、記憶障礙、肢體活動障礙或癲癇等癥狀。

     

    同時患者頭部CT多有特征性表現,即顱骨缺損處皮瓣下陷,開顱側腦室與對側相比明顯減小。這類患者在行腰椎穿刺或腦室外引流等操作后出現病情變化(一般在操作后幾小時內發生),表現為意識下降,顱骨缺損側瞳孔出現變化,CT提示中線移位明顯及腦干受壓,與本例患者病情變化類似,即可確診反常性腦疝。既往因腦室引流或腰池引流引起的反常性腦疝病例相對較多,而腰椎穿刺后引起的反常性腦疝發作容易忽視,其發生可能與穿刺后腦脊液持續漏入硬膜外間隙,造成壓力變化過大相關。一旦穿刺后出現以上病情改變,避免馬上輸注甘露醇等脫水藥物,先行CT檢查以查明顱內變化。

     

    確診后采取Trendelenburg體位以及快速靜脈輸液可以有效改善癥狀,早期行顱骨修補可以避免其發生。對于去骨瓣減壓術后患者,行腰椎穿刺檢查需小心謹慎。特別是對于減壓窗凹陷明顯者,腰椎穿刺前最好行頭部CT檢查以明確顱內情況。另外,首次腰椎穿刺不要過度釋放腦脊液,放液后注意患者意識以及生命體征變化。患者一旦出現反常性腦疝,馬上采用Trendelenburg體位以及快速靜脈補液,以有效改善患者癥狀。在臨床實踐中,應注意對去骨瓣減壓患者反常性腦疝的識別與重視,并盡早給予干預。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