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12-17 07:54 原文鏈接: 院士專家熱議轉基因:站在戰略高度權衡利弊

      近來,湖南的“黃金大米”、法國開展的小白鼠食用轉基因玉米試驗等,再次把轉基因推于風口浪尖。在兩院院士師昌緒的倡導下,兩院資深院士聯誼會組織轉基因作物論壇,邀請相關領域的院士專家,針對轉基因作物安全性、產業化等問題展開探討。那么,院士專家究竟如何看待轉基因?

      保障未來糧食安全

      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科院院長、中科院院士李家洋介紹,2030年前后,我國人口將增加2 億以上,糧食總需求量將達到7億噸以上,單產需增加40%以上。然而,資源環境剛性約束,如我國自然災害頻發、土壤條件差、工業化和城鎮化導致耕地不斷減少等,使我們只能依靠農業生物技術保障未來16億人口的糧食安全。

      李家洋認為,盡管轉基因技術等現代生物技術引起廣泛關注,存在一些爭議,但我國必須加大農業生物技術研究與產業化力度,借助現代農業生物技術,迅速突破當前農業發展中的重大瓶頸及發達國家的“科技要挾”,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提升國家農業現代化水平。

      師昌緒認為,一方面要用科學的態度對待轉基因問題,另一方面應從解決糧食安全的戰略高度來權衡轉基因問題。

      我國糧食連續九年高產,靠的是少災害、改良品種、加大施肥量以及加強田間管理,但這些潛力畢竟有限,必須依靠現代生物技術,而轉基因應該是最成熟的一個。我國推廣轉基因作物并不積極,卻允許進口轉基因食品,導致外匯大量外流。至于轉基因作物影響后代的問題,屬于猜測,很難說清。當前,轉基因作物要加速發展。

      中科院院士楊福愉則認為,農業生物技術的發展已是大勢所趨,無法回避轉基因作物的問題,關鍵是要綜合權衡利弊。

      是否屬食品安全問題

      社會對于轉基因作物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其安全性上。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認為,轉基因作物并不屬于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問題主要是指含有毒有害物質以及對人體健康有害,但轉基因作物并不含有毒有害物質。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科學證據證明其對人體健康有影響。

      “人們之所以認為轉基因不安全、不敢吃,主要還是不了解轉基因技術。”陳君石認為,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評價是以科學為基礎的,我國對于轉基因作物的評價內容涵蓋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等組織頒布的《轉基因作物食用安全評價指南》里的所有內容。

      “至今尚未發現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陳君石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范云六認為,轉基因育種技術本身是常規技術的延伸、發展和新的突破。轉基因技術打破不同物種間天然的雜交屏障,擴大了可利用基因的范圍。轉基因食品安全的長期效果已進行實踐。例如,美國市場上包括嬰兒食品在內,轉基因食品已超過 3000多種,2億人在吃,轉基因加工食品也已被食用16年,是空前大規模的人體實驗,目前并沒有發現一例轉基因安全事故。

      兩院院士鄭哲敏認為,關鍵在于建立嚴格的系統監督,科學界有責任建設好該制度。有嚴格操作規程、檢查、控制,才能使人們放心食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文津認為,農業生物技術應當發展,但涉及食品問題仍需謹慎,尤其對食品安全問題要加強管理。

      產業發展應該提速

      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原所長黃大昉認為,除農業外,醫藥、生物制造、生命科學領域也都在開展轉基因方面的研究。如果對轉基因認識不清楚,將影響整個生物產業的發展。

      黃大昉認為,全球農業生物育種和產業化發展已進入戰略機遇期。我國已開展20多年轉基因技術研究,已有重要基因的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我國在棉花、水稻、玉米等轉基因應用研究方面,已形成優勢與特色。

      但目前我國轉基因農作物的產業前景卻不容樂觀。例如,抗蟲棉成功研發十多年以后,我國轉基因育種又一次面對跨國公司的激烈競爭和巨大壓力。國外公司一直仰仗技術經濟優勢,企圖控制我國農作物和種業市場,轉基因大豆進口增長迅猛,轉基因玉米進口逐步攀升,但我國轉基因作物不發展,實在說不通。

      黃大昉建議,我國應積極推進研究成果產業化。例如,玉米是當前種子產業的重要支柱和前沿技術的制高點,其轉基因可作為近期產業化推進的突破口。其次,正確看待爭議,加強轉基因方面的科學傳播。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朱禎則介紹,2011年全球轉基因農作物面積達1.6 億公頃。2011年29個國家正式批準商業化種植轉基因農作物,超過百萬公頃的有10個國家,從1996~2011年的累計種植面積超過12.5億公頃。轉基因作物主要在其所在國食用。

      “發展轉基因作物已是大勢所趨,希望我國能順利進行產業化,種上我們自己研制的轉基因作物。”朱禎說。

    相關文章

    漳州市首個食品安全檢測共享實驗室揭牌!

    近日,漳州市首個食品安全檢測共享實驗室在吉克檢測技術(福建)有限公司揭牌,實現了食品安全檢測資源的共享,為小微企業解決了檢測難題,推動了食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這個共享實驗室的成立,讓漳州市的食品生產企......

    石家莊長安區:召開集中用餐單位食品安全專項治理會筑牢食品安全防線

    為進一步規范學校(含托幼機構)、醫院、養老院、建筑工地等集中用餐單位食堂經營管理,防范化解風險隱患,全面提升全區集中用餐單位食品安全水平,近日,石家莊市長安區政府黨組成員張俊立組織區市場監管局、區教育......

    征求意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腫瘤全營養配方食品》等11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各有關單位:根據《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我委組織起草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腫瘤全營養配方食品》等11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修改單(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請于2023年12月15日前登......

    國內食品安全快檢行業「第一股」,多位高管同時辭職!

    曾經的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行業“第一股”連續發布公告,董事長朱海,非獨立董事、副總經理顏文豪,董事會秘書萬凱相繼辭職。日前,易瑞生物連續發布公告,董事長朱海,非獨立董事、副總經理顏文豪,董事會秘書萬凱相繼......

    防范進口食品安全風險濟南市鋼城區市場監管局嚴查進口水產品

    為強化節日市場水產品安全監管,讓消費者吃到安全放心的水產品,在“中秋、國慶”兩節來臨之際,濟南市鋼城區市場監管局組織開展了水產品安全專項檢查。執法人員重點檢查了水產品集中交易市場、大中型超市、自建(第......

    江蘇省開展省級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暨食品安全風險會商活動

    近日,江蘇省食安辦組織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省糧食儲備局、南京海關等省食安委相關成員單位以及食品安全相關專家開展省級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暨食品安全風險會商活動,......

    中秋月餅再掀風波,食品安全問題引發廣泛熱議

    中秋節降至,月餅的安全問題備受關注。特別是月餅的生產過程中,由于涉及到高溫烘焙等環節,一些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會比較大。因此,對于月餅生產企業的安全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即使在如此嚴格的要求下,仍然有一......

    BCEIA2023:特殊食品高質量檢驗檢測技術(方案)發展論壇召開

    ——暨北京電子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紀念建校65周年活動2023年9月8日,特殊食品高質量檢驗檢測技術(方案)發展論壇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召開。本次論壇由北京電子科技科技職業學院(生物工程學院......

    海南省食品安全監測及檢測技術創新中心成立

    8月9日,海南省食品安全監測及檢測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在三亞掛牌成立。該中心將瞄準國際食品安全科技前沿,充分發揮海南自貿港優勢,致力建成國際一流的食品安全監測及檢測技術科技創新基地、人才培......

    做好汛期食品安全工作,保障人民飲食安全

    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做好汛期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市場監管局(廳、委):近日,華北、黃淮等地出現暴雨洪澇災害,山東德州發生地震,增加了食品安全風險。為加強自然災害期......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