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的診斷依賴病史、癥狀、體征,暗視野顯微鏡檢查和血清學檢查。梅毒感染者一般至少會產生兩種抗體,一種是非特異性抗體,臨床上主要采用RPR等方法檢測,優點是隨病情發展而變化,缺點是非特異性:另一種是梅毒特異性抗體(TPHA),臨床上主要采用MHA—TP、TP—EIJlSA、盯A—ABS等方法檢測,其特點是靈敏度高.特異性強。機體若無梅毒抗原刺激,一般不會產生TPHA抗體.而如產生r抗體,則可能在體內存在很長時間甚至終生攜帶。 不管是特異性抗體檢測還是非特異性抗體檢測,都會不同程度受到試劑、操作環境、設備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用RPR等方法進行過篩試驗,出現陽性者再用TPHA等方法進行確認試驗。
梅毒血清學檢查是診斷梅毒的重要依據,但還需要根據臨床癥狀,體征及不潔性行為史綜合確診.因為發現除梅毒外,許多其他疾病也可導致梅毒化驗結果陽性.如:生殖器皰疹,艾滋病,丙型肝炎,糖尿病,系統性紅斑狼瘡,肝硬化等。
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TPHA),這種抗體一旦產生,終生是陽性的。另一種實驗是梅毒螺旋體非特異性抗體檢測(RPR),這種抗體敏感性非常高,感染四周以上就能檢查出來.。95%的梅毒病人都會呈陽性反應;但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硬皮病)及孕婦等也會出現假陽性反應,但一般較弱。RPR可以按照病情感染的嚴重程度,滴度也會發生變化。通過觀滴度的變化即可診斷是否是活動性梅毒感染?以及治療后療效反應怎么樣,但是這種方法不是很完美的。為什么這樣說呢?梅毒治療后,痊愈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一般需要三年的時間,我們必須通過三年觀察期,最后才能判斷梅毒是否痊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所使用的梅毒診斷方法還是不完善。
一般說的滴度的檢查是指梅毒非特異性抗體(包括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RPR)的滴度,它是判斷梅毒愈后的標準,陰性就說明已愈。梅毒螺旋體特異抗體(TPHA)是診斷的確診試驗,部分患者治愈后仍可終生陽性。這兩個試驗結果要結合來看:
第一種情況: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陽性, 梅毒螺旋體特異抗體1:40以上,為正在感染梅毒。
第二種情況: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陰性, 梅毒螺旋體特異抗體1:40以上,為既往感染梅毒。即便治好了,終身攜帶抗體。故RPR試驗一般用于梅毒的診斷篩選,陽性時應做梅毒螺旋體特異性試驗加以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