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資料
患者,男,15歲,右母趾甲緣下結節伴疼痛1年余。患者于1年前無明顯誘因發現右側母趾甲緣下有一米粒大小的結節,無自覺癥狀,未予診療。后結節逐漸增大,表面粗糙不平,壓之疼痛,遂就診于當地醫院,診斷為“尋常疣”,給與液氮冷凍治療,效果欠佳。患者否認外傷史,無家族遺傳病史。體格檢查:一般情況可,心肺腹查體無特殊。皮膚科情況:右母趾甲下及外側甲緣下可觸一黃豆大小的角化過度結節,質硬,表面粗糙,壓之疼痛,甲床稍增厚,趾甲游離緣被輕微掀起,甲板邊緣部分缺如,周圍無紅腫。實驗室及輔助檢查:三大常規、肝腎功能、凝血、病毒標志物未見明顯異常。真菌鏡檢:陰性。足部X線片見圖1(圖1)。診斷:甲下骨疣。治療:轉入骨科行趾拔甲術、甲床修補及甲下骨疣切除術。
討論
甲下骨疣又稱Dupuytren外生骨疣,1817年由Dupuytren首次報道。本病好發于20歲左右的年輕人,男女發病比例為1:2,以第一足趾遠端最為常見。該病的確切病因及發病機制暫不完全清楚,創傷應激、腫瘤、慢性感染、遺傳特異性、軟骨囊腫的激活可能為常見誘發因素。臨床上本病患者并不罕見,主要以甲下腫物、疼痛、甲營養不良、甲畸形和功能障礙等癥狀就診于皮膚科,常被誤診為甲溝炎、嵌甲、尋常疣、甲癬、化膿性肉芽腫、甲血管球瘤、甲周纖維瘤、雞眼等。有學者統計了30例本病患者,約80%初診或術前被誤診,最容易被誤診為“尋常疣”。本病的X線表現為致密鈣化的骨贅生物附著于趾骨遠端,但不累及正常髓腔松質骨,骨疣基底部骨皮質無缺損。本例患者早期被誤診為尋常疣,冷凍治療無效,依據患者皮損特點、部位和X線片表現,甲下骨疣診斷明確。本病的首選治療方法為局部切除,切除應包括增生的骨小梁、軟骨帽及上方的纖維組織,并將骨組織創面修平整。本病無惡變傾向,預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