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資料
患者,男,42歲,因腰痛2個月、左下肢放射痛1月余來我院就診。查體:疼痛沿L5神經根分布,左下肢腓腸肌外側麻木,足部感覺無異常。左側直腿抬高試驗30°(+),加強試驗(+)。雙側膝腱及跟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陰性。腰椎MRI檢查顯示:T2像中L4~5椎間盤退變膨出,L5~S1椎間盤向左后突出,壓迫L5神經根(見圖1A、B)。行按摩、理療、藥物等非手術治療2個月后癥狀緩解,遂未再就診。6個月后患者腰痛復發,自感疼痛性質與前不同,呈鈍痛、酸痛,夜間明顯,無明顯雙下肢放射痛。再次行腰椎MRI檢查并與8個月前對比:T2像中L5~S1突出椎間盤消失,神經根壓迫解除,椎體內多發高信號改變,懷疑骨髓瘤(見圖1C、D)。實驗室檢查:血24hM蛋白1.232g,β2微球蛋白3.82mg/L。免疫固定電泳顯示:單克隆蛋白主要成分為輕鏈蛋白。骨髓活檢:漿細胞占比7.5%,皆為幼稚細胞(見圖1E)。診斷為多發性骨髓瘤,轉往血液科進行治療。
討論
本例在腰椎間盤突出癥非手術治療8個月后出現突出的椎間盤自發性重吸收,而在疼痛緩解后再次出現腰部疼痛,最終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這提示在臨床工作中遇到椎間盤突出癥狀復發患者應注意鑒別診斷,對于以腰背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再次出現腰背部疼痛并自感疼痛性質有變化時,應注意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完善相關檢查,以減少漏診。對于多發性骨髓瘤合并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在沒有馬尾綜合征或進行性單根神經根麻痹的情況下,可考慮暫緩手術或延長非手術治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