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6歲。“左下腹部隱痛不適4天”入院。患者4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左下腹部隱痛不適。當地醫院超聲提示盆腔腫塊。我院盆腔CT增強檢查示(圖1,2):盆腔左后方腫塊,良性首先考慮,來源于精囊腺可能性大。門診以“盆腔腫物待查”收入院。病程中患者無尿痛、肉眼血尿及膿尿。既往史:1996年“精囊炎”病史,精液偶見少許血絲,近3年癥狀消失。
圖1 CT增強動脈期膀胱左后方類橢圓形腫塊,邊界清楚,密度均勻;圖2 曲面重建顯示左側精囊腺與腫塊有一細小蒂相連
體格檢查:T36.5℃、P70次/min、R20次/min、Bp 124/86mmHg。實驗室檢查尿液正常,腫瘤標志物均正常。入院后氣管內插管全麻靜吸復合麻醉下行腹腔鏡下盆腔腫物切除術。術中見膀胱左側底部及左輸尿管下段內側見約一3.3 cm×4.6 cm軟組織包塊,與左側精囊相連,相連部分呈蒂狀,較細,精囊各壁未見明顯異常,腫物與周圍無明顯粘連。術中將部分精囊及腫物完整切除送病理學檢查。
病理巨檢:管壁樣物一條4 cm×1 cm,一端見一灰白包塊5.0 cm×4.0 cm×2.0 cm,切面灰白質稍韌;病理診斷(圖3):精囊平滑肌瘤。術后隨訪8月,未見復發。
圖3 病理切片顯示腫塊為平滑肌瘤(HE×100)
討論:
大多數精囊腺腫瘤為鄰近組織腫瘤蔓延而來,精囊腺的原發良性腫瘤少見,其中來源于精囊上皮的精囊腺瘤和精囊囊腫較多,而來源于間質的平滑肌瘤極為罕見。國內僅可查閱極少量個案報道。精囊腺平滑肌瘤一般好發于中年男性,常為單側,其CT表現國內未見相關報道。本例CT表現為膀胱左外偏后側見一截面約3.3 cm×4.6 cm軟組織腫塊,密度均勻,邊界清晰,膀胱左側壁稍受壓,腫塊中心CT值約32HU,左側精囊見一細小蒂與腫塊相連。增強動脈腫塊未見明顯強化(CT值34HU),靜脈期輕度強化(CT值48HU),延遲期持續輕度強化(CT值42HU)。CT表現上符合良性腫塊表現,結合腫塊與精囊相連故而考慮腫塊來源于精囊,但由于精囊腺平滑肌瘤少見,診斷醫師未能考慮該病。
精囊腺平滑肌瘤與精囊腺囊腫鑒別容易,精囊囊腫為精囊區單發或多發囊性低密度腫塊,囊壁菲薄光滑;但與其它良性腫瘤(如精囊腺瘤)鑒別尚缺乏經驗。此外,精囊腺良性腫瘤尚要與原發性精囊癌和鄰近組織惡性腫瘤侵犯相鑒別。膀胱癌及前列腺癌是最常累及精囊腺的惡性腫瘤。累及精囊時膀胱精囊三角變鈍或消失,但絕大多數精囊形態正常。原發性精囊癌的影像表現為實性或囊實性腫塊,精囊腺不規則膨大,與周圍脂肪界限模糊,精囊角消失;CT增強上腫塊多表現為較明顯不均勻強化;臨床表現上多數精囊癌患者合并血精,當患者合并血精并出現惡性腫瘤表現應考慮精囊癌的可能。本例為良性平滑肌瘤,既往因精囊炎出現血精,但近3月來血精癥狀消失。因此,在血精的鑒別上應注意精囊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