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位處小海陀山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海拔2000余米,冰雪覆蓋著大地。剛剛參加完男子全能滑降比賽的瑞士選手倒在賽道上,渾身難以動彈。
“患者左前臂和肩關節受傷,有骨折表現。”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傷骨科醫生孫旭迅速給出了診斷意見。
“建議患者盡快轉運!”一臺對講機的聽筒里,來自醫院指揮中心的指令清晰可聞。
在這一套流暢、高效的急救過程中,依托中國聯通自主研發的5G急救單兵設備與“V指揮平臺”,僅用12分鐘不到的時間,搭載著各式醫療設備的聯通5G急救車呼嘯而至,為患者爭取到了黃金救治時間。
急救記錄,更敏捷
回憶起本次救援,孫旭至今感慨于中國聯通5G急救單兵設備的實時敏捷。
作為冬奧定點保障高山滑雪項目的醫療專員,及時為患者提供診斷與救治是這位年輕醫生的主要任務。
“高山滑雪項目具有很高的危險性。速降比賽時,運動員的速度能超過140千米/小時,有時出現的傷情會比較危重,受傷率高達14%。”在孫旭看來,運動員在訓練中受傷后,往往只能由現場醫生做簡單處理,再轉運到定點醫院,能否爭取救治的最佳時間至關重要。
然而,僅僅依靠現場醫生的一己之力,遠不能支撐整個賽事的醫療保障。依托中國聯通研發的5G急救單兵設備,一場院前院后的協同作戰緊鑼密鼓地展開。
孫旭指著掛在胸前一臺對講機大小的儀器介紹,所有隨隊醫生自入場救援起,前端配置的攝像頭便會實時記錄診療音視頻,并通過5G網絡將現場實況傳輸到醫院指揮中心。
“5G急救單兵設備不僅可以同步攝制現場畫面,還可以發送實時位置和文件等信息,組織多人視頻會診工作。”孫旭驕傲地說。
與此同時,百公里外的北京積水潭醫院指揮中心的大屏上,遠程分析診斷全過程的醫護團隊向孫旭提供完建議后,即刻開始了賽場就近定點醫院的人員調度。
V指揮,更安全
從前方診斷到后方調度,醫護人員究竟是如何完成這場隔空協同?原來,這一切都離不開“V指揮平臺”的加持。
中國聯通北京市分公司產業互聯網運營中心田澍介紹,5G急救單兵設備將上傳的視頻圖像等數據傳輸至“V指揮平臺”這一虛擬大本營,以此實現云上數據的儲存。隨后,與平臺系統相連接的各指揮中心可根據自身需求,完成影像資料的實時呈現和追溯調取。
與傳統的攝像設備或微信視頻的傳輸不同,從數據收發到節點建設再到后臺運維,全鏈條保證業務安全是中國聯通“V指揮平臺”的最大亮點。
“就像給手機插入SIM卡一樣,我們也為5G急救單兵設備配置了專用的信號卡。”田澍手持著一枚指甲蓋大小的芯片向大家展示說,為保證數據傳輸的安全性,研發人員對“V指揮平臺”設置了特定的IP地址識別功能,明確了終端和調度臺的訪問權限。
“好比雙方對上了暗號,平臺只能接受專用的5G急救單兵設備的數據傳輸。”田澍解釋說。
他介紹,為預防黑客入侵、機房故障等極端事件,研發團隊還分別在北京聯通行業云與中國聯通骨干云中設計了相同配置的兩套平臺,以便故障發生時及時切換。
針對在平臺上運營的數據庫等服務器,團隊成員也再度進行重復搭建。“這樣,即使某一服務器受損,備份的服務器也能頂替其作業。”田澍形象地把這一舉動稱之為給平臺上了“雙保險”。
同時,為最大限度確保業務安全,操作人員僅允許通過專線或前往云所在的機房現場,才能開展服務器的運維管理。
“不僅僅在數據傳輸技術上,我們從更深維度上確保原始數據不出私域,最大程度降低泄漏風險。”田澍說。
定義智慧醫療新范式
據了解,依托5G網絡的支撐,以聯通5G急救車為代表的更多智慧醫療設施,也在本次冬奧賽事中紛紛亮相。
中訊郵電咨詢設計院有限公司單麗雅介紹,除了配備心電監護儀等醫療設備之外,聯通5G急救車還增加了5G急救網關、攝像頭、單兵等數據采集設備,便于醫院內外的同步會診。
“隨車醫生可以利用醫療設備第一時間完成心電圖、B超等一系列檢查,并通過5G網絡將生命體征、病情記錄等大量數據實時傳回醫院,輔助醫院快速準確獲取病情、提前制定急救方案、及時指導在途救治、提高急救效率。”單麗雅說。
盡管沒能上車親身體驗到智慧應用帶來的便利,孫旭仍對本次中國聯通的醫療保障贊不絕口。
在他看來,這是中國聯通利用5G網絡、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與醫療領域的一次成功的跨界融合。
“醫療領域向全數字化邁進。這不是指過去的‘把圖存在電腦里’,而是實時的數字鏡像。”孫旭表示,在不久的將來,醫療救治可能會逐漸向人工智能過渡,數字世界幫助人類管理物理世界。另外,醫生的能力也會越發延伸到手術室和醫院圍墻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