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巨大裂孔是指大于1/4眼球周徑的視網膜裂孔,臨床少見,約占全部視網膜脫離的0.5%左右,視網膜裂孔較小、單純的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超聲檢查大多可以明確診斷,但裂孔較大,裂孔邊緣視網膜翻卷后的超聲表現明顯異于單純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聲像圖表現,應引起臨床醫生及特檢醫生的注意,本院遇到一例巨大視網膜裂孔伴有視網膜脫離的患者,就其影像學特點報告如下:
男性患者,56歲。因外傷后左眼視物不清1個月來診,查體雙眼角膜透明,房水清,右眼前節大致正常,眼底視盤邊界清,玻璃體內見少量白色絮狀混濁,左眼晶狀體皮質輕度混濁,玻璃體內絮狀混濁明顯,顳側見帶狀黃白色隆起,其后未見視網膜血管,超聲檢查可見左眼顳側球壁前見帶狀中等回聲,其前方見片狀等回聲,形態不規則(圖1),顳側周邊軸位掃描,可見“鉤狀”中等回聲與球壁相連(圖2),缺乏動度及后運動,廣角眼底照相顯示玻璃體腔內見帶狀病變,其上見扭曲血管(圖3),散瞳檢查,見顳側周邊巨大裂孔,裂孔鼻側視網膜向玻璃體腔內卷曲。
圖 1,2 左眼 B 型超聲檢查所見;圖 3 左眼廣角眼底照像所見
診斷:左眼視網膜巨大裂孔,孔源性視網膜脫離。
討論
視網膜巨大裂孔好發于玻璃體基底部后緣,且以顳側常見,裂孔兩端常有放射狀撕裂,致使裂孔瓣極具活動性,形成裂孔邊緣翻卷。究其原因,以高度近視、外傷等原因最常見,超聲圖像上常表現為:玻璃體腔內脫離的視網膜光帶斷裂,形成分離明顯的2個斷端,即裂孔的前、后瓣;裂孔的前瓣較短,后瓣較長;裂孔邊緣特別是后瓣多翻卷形成鉤狀或發夾狀。超聲圖像上較大范圍翻卷的視網膜表現為脫離的視網膜前并見形態欠規則的等回聲光帶,熟悉巨大裂孔導致視網膜脫離的超聲聲像圖表現,在屈光間質混濁情況下可以為臨床醫生提供有價值的診斷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