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2-21 17:10 原文鏈接: 腰背疼痛病例分析

     

    1.病例資料

     

    病人,男,73歲。腰背部放電樣疼痛一月,先后到骨科、皮膚科就診,行胸部、腰椎MRI檢查,未發現異常,診斷為“神經病理性疼痛”,門診服用加巴噴丁每日1500mg效果不佳。近10天來右側腰背部疼痛,呈間斷觸電樣疼痛,每天發作7~10次,活動后明顯,平臥時無疼痛,在家口服藥酒和貼敷膏藥后,上述癥狀無緩解,就診當日晨感右側腰背部疼痛明顯加重,觸電樣疼痛頻繁,發作20次余,到疼痛科就診,以“腰背部疼痛查因”收入院。

     

    入院檢查,病人4年前額頂部有帶狀皰疹病史,胸背部查體未見明顯異常,實驗室檢查無異常,頭顱、胸椎、腰椎MRI掃描未見異常,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7分。疼痛主要位于右側背部第10后肋—腰2水平,呈間斷觸電樣疼痛,每天發作7~10次,活動后明顯,平臥時無疼痛,疼痛最重時VAS評分可達9~10分,口服塞來昔布等藥物無效。服用加巴噴丁1800mg/天,并且加用羥考酮30mg,每天2次,VAS評分可降至3~4分,發作頻率并未減少。

     

    在閱讀腰椎MRI圖片時,發現病人有腹主動脈內徑增粗表現,在復查病人下腹部CT時,偶然發現病人“膀胱右后壁結節病灶(1.2 cm),建議:膀胱鏡檢查排外膀胱癌”。泌尿外科行膀胱鏡下取材病理活檢提示“膀胱低分化腺癌”。轉泌尿外科行膀胱癌電切術后,病人疼痛消失。

     

    2.討論

     

    正常膀胱和括約肌的儲尿和排尿反射通路主要通過3條周圍神經通路發揮作用,即骶副交感神經(盆神經)、脊柱胸腰段交感神經(下腹神經和交感干)和骶軀體神經(主要是陰部神經)。交感神經來自胸11、胸12脊髓節段和腰1、腰2脊髓節段,經盆叢隨血管分布至膀胱,主要支配膀胱頸和尿道肌肉。副交感神經來自第2~4骶脊髓節段,經盆內臟神經到達膀胱,主要支配膀胱逼尿肌,是與排尿有關的主要神經。脊神經來自骶3、骶4神經,經陰部分布至尿道外擴約肌。膀胱癌是泌尿系統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90%以上為移行上皮癌,早期診斷較困難,5%的病人在確診時已發生轉移。膀胱腫瘤的診斷常依賴血尿后的超聲、CT掃描等影像學檢查及膀胱鏡確診。

     

    尿脫落細胞學是一種常規用來診斷膀胱腫瘤的無創方法,它的陽性率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敏感性低。該病例疼痛表現為交感神經分布范圍,且呈放電樣疼痛,其疼痛的性質、程度、誘發緩解因素等與膀胱癌及其相關疼痛不一致,臨床上也未見類似病例的報道,具有極大的隱匿性,是導致其誤診的主要原因。我科收治的這例病例是在檢查其他方面時偶然發現其膀胱病變,進而確診膀胱癌。對于其他類型的放射痛,在臨床上多有報道,對于該病例的情況在臨床上較為少見,值得廣大醫師注意。神經病理性疼痛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大類疾病,是由各種不同的疾病或損傷所誘發、引起的臨床表現為各種癥狀和體征的復雜綜合征。由于神經病理性疼痛的機制非常復雜,有些機制已經明了,但更多的還是不清楚。加強基礎研究,增進對神經病理性痛機制的了解,對臨床診療具有重要的意義。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