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中和”背景下,核聚變發電作為一個關鍵的技術途徑受到廣泛關注。日本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QST)將在今年秋季正式運行新一代熱核聚變實驗裝置(JT-60SA)。屆時,該裝置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使用超導線圈的托卡馬克等離子體實驗裝置。核聚變實驗中托卡馬克產生的磁約束聚變等離子體都會有一個特定的形狀,而下一代核聚變堆的研發面臨的極為重要的技術瓶頸就是等離子體形狀控制技術。
等離子體是一種由正離子和自由移動的電子組成的高溫帶電氣體,具有不同于固體、液體和氣體的獨特性質。核聚變的主要燃料取自氫的同位素氘(重氫)和氚(超重氫)。簡單來說,核聚變是兩個輕原子核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并釋放出巨大能量的過程。核聚變反應正是發生在等離子體的物質狀態中,同時釋放出約為核裂變反應4倍左右的巨大能量。穩定控制下的核聚變反應預期可以提供幾乎無限的清潔、安全和廉價的能源,被形象地稱為“人造太陽”。
JT-60SA被視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的技術備份,但采取更為先進的設計。通過只使用氘開展等離子體控制實驗從而簡化系統,盡管放棄了最具有商業前景的D-T反應,但卻搶先構建出了各國在ITER成功后爭相建設的原型堆。
QST量子能源部門負責人稱,JT-60SA將為ITER的長期運行提供必要的技術驗證,反映其研究成果。當前目標在于使用氘,維持100秒左右的等離子態。同時QST還非常關注一些周邊技術,比如鋰被普遍認為是核聚變最理想的燃料,QST開發出了使用特殊陶瓷膜,從海水中回收鋰的技術。在用膜隔開的水槽一側放入鹽酸,充分利用兩側的鋰濃度差進行回收。這項技術不僅可以用于核聚變反應堆,還有望用于制造鋰離子電池。
新華網北京5月26日電(石海平)5月23日,2023世界氫能技術大會開幕式在廣東省佛山市舉行。“氫能交通是國家對氫能支持力度最大的領域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協會理事長歐......
一旦一顆恒星演化到主序星階段之外--這是恒星演化的最長階段,在此期間,恒星核心的核聚變產生的輻射被引力所平衡--它可能擁有的任何行星系統的命運就是一個謎。天文學家通常不知道在這一點之后行星會發生什么,......
據英國《自然·能源》雜志近日發表的最新研究,一組國際聯合團隊報告成功制造了鈣鈦礦/硅雙層單片電池。在室外條件下,雙面串聯太陽能電池實現超出任何商用硅太陽能電池板的效率。這也是首次通過實驗清晰證明了雙面......
近日,在能源基金會的支持下,中國民促會在京召開減緩與適應—社會組織參與氣候治理交流會,共話社會組織參與氣候治理的發展方向和未來機遇。能源基金會策略傳播高級項目主任荊卉在致辭時指出,社會組織參與氣候治理......
認真閱讀下面的文章,并思考文末互動提出的問題,嚴格按照 互動:你的答案 格式在評論區留言,就有機會獲得由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提供的優質科普書籍《NASA自然百科:認識宇宙》。嘗試回答......
據首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27日消息,至一季度末,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首次超過50%,達到50.5%,標志著電力行業“雙碳”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截至3月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達26.2億千瓦,位......
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推動光熱發電規模化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結合沙漠、戈壁、荒漠地區新能源基地建設,盡快落地一批光熱發電項目。力爭“十四五”期間,全國光熱發電每年新增開工規模達到300萬千瓦......
“萬老師,EAST實現了403秒的H模等離子體運行!”“祝賀!祝賀!大家辛苦了!”4月20日,科技日報記者來到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該所科普主管蔡其敏向記者展示了這段他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元熙的......
4月17日,由湖南光召科學技術基金會、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和湖南師范大學共同主辦的“厚德載物,求真創新”第四屆光召論壇在湖南師范大學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岳良,湖南......
4月12日,國新辦就“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舉辦新聞發布會。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在會上表示,要始終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為最重要的使命任務,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確保國內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