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腫瘤細胞源性胎盤生長因子(PlGF)可提高抗VEGF藥物的抗血管生成和抗腫瘤效應。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12月24日的《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
領導這一研究是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院微生物和腫瘤生物學中心的曹義海(Yihai Cao)教授。其早年畢業于山東醫學院,1993年于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之后在哈佛醫學院接受博士后訓練,并擔任講師,2002年任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院微生物和腫瘤生物學中心副教授,2004年任教授。擔任Nature Medicine、Blood等10余個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的審稿人或編委。多年來一直從事血管生成和抑制領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研究成果。
血管生成是體內一種非常重要的過程。它不僅涉及再生、創傷愈合等生理過程,還參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風濕性關節炎和腫瘤生長與侵襲等病理過程。尤其是腫瘤的生長和轉移,它依賴于人體內的新生血管。因此,如何有效的截斷腫瘤的血供、抑制新生血管,已經成為當今腫瘤治療及防止腫瘤擴散的研究熱點之一。
血管生成涉及促血管生成和抑制血管生成的眾多調節因子的綜合作用。已發現與血管生成有關的因子多達30多種,公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家族及其受體在促血管生成中起關鍵作用,其與腫瘤的相關性已被大量研究所證實,且認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2是主要的功能受體。
PlGF是VEGF家族中的一個新成員,其與受體VEGFR-1在腫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受到廣泛關注。然而直到現在,研究人員對于PlGF在調控腫瘤血管生成和腫瘤生長中的確切作用仍不清楚。在臨床前腫瘤模型中,研究人員對于抗PlGF治療對腫瘤血管生成和腫瘤生長的影響存在爭議。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在人類及小鼠腫瘤中均證實:PlGF可以誘導擴張和正常血管網絡形成,這些血管網絡對抗VEGF治療和抗VEGFR-2治療敏感,從而導致了大量未血管化腫瘤休眠。在人類絨毛膜癌中,研究人員利用plgf shRNA 使PlGF喪失功能,發現顯著地加速了腫瘤生長速率,并對抗VEGF藥物產生耐受。在小鼠腫瘤中獲得PlGF的功能,可提高了腫瘤對抗VEGF的敏感性。此外,研究人員證實VEGFR-2和VEGFR-1阻斷抗體對腫瘤血管生成顯示出相反的效應。阻斷VEGFR-1或是遺傳缺失VEGFR-1的酪氨酸激酶域可以增進腫瘤的血管發生。
這些結果表明腫瘤源性的PlGF負向調控了腫瘤血管發生和腫瘤生長,其或許有潛力成為抗VEGF癌癥治療的一個預測標記。此外,這一研究發現還為解決當前臨床藥物耐受、開發出抑制腫瘤生成的有效策略指明了新方向。
作者簡介:
曹義海
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院終身教授,
課題組負責人
研究領域和科研資金
血管生物學血管生成
曹義海教授的研究方向為血管生成分子調控機制及血管生成與腫瘤、肥胖,眼科疾病和缺血性疾病的關系,近二十年來曹義海教授在血管生成研究領域成績卓著,研究成果居于國際領先水平。曹義海教授發現了內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ngiostatin及其它多種抑制血管生成的基因、蛋白和化學物質,獲得國際ZL15項。曹義海教授應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言50余次,先后發表論文近150篇截止2009年11月24日,論文被引用達9733次。2010年獲得 ERC Advanced research grant.
學習和工作經歷
2004 -至今: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院研究員
1998 -2004: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院教授
1996 -1998: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院微生物和腫瘤生物學中心副教授
1993 -1996:美國哈佛大學兒童醫院腫瘤血管生成研究創始人Dr. Judah Folkman的腫瘤和血管生物學實驗室高級研究助理
1993:瑞典洛林斯卡研究院博士后研究
1986 -1988:瑞士伯爾尼分院Ludwig腫瘤研究所博士后助理研究
1983 -1986: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研究所訪問學者、博士后助理研究
主要榮譽和學術任職
2010-2015年 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 advanced research grant award;
2010-2014年 卡羅林斯卡研究所杰出教授獎
韓國科學技術院科學家通過對微生物進行基因工程改造,首次制備出類似尼龍的堅固且柔韌的生物塑料。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17日出版的《自然·化學生物學》雜志。全球每年會產生約4億噸不可降解的石油基塑料廢物和微塑......
研究人員對微生物進行基因工程改造,首次生產出一種類似尼龍的堅固、柔韌的塑料。3月17日,他們在《自然-化學生物學》報告稱,過去細菌曾被用來生產聚羥基烷酸酯等聚酯,但像服裝和鞋類生產中使用的尼龍類塑料很......
圖MEER計劃下潛和樣本信息及其主要科學發現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水圈微生物驅動地球元素循環的機制”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等資助下,上海交通大學肖湘教授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和華大集團,發起了......
一、項目編號 &nbs......
編者按:2025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為更好發揮互聯網在傾聽人民呼聲、匯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增強代表委員與網民之間的聯系,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新華網推出“我請代表委員捎句話”建言征集活動,邀請......
27日,記者從內蒙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獲悉,經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批準,內蒙古科學技術研究院等12家企事業單位獲批設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據了解,這12家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涵蓋能源、建筑、藥......
關于征求《山東省博士后創新項目(自然科學領域)管理辦法》意見建議的通知各有關單位:2025年1月1日起,修訂后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正式施行。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指......
2月19日,美國弧形研究所、美國芯片制造商英偉達公司和美國斯坦福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共同開發的人工智能(AI)生物學模型Evo2正式發布。目前,該模型已開放給全球科研人員,他們可通過網頁使用該模型,還......
來自愛爾蘭、法國和意大利的科學家攜手,成功構建了全球最大的數字微生物庫——“阿波羅”(APOLLO)。“阿波羅”囊括了247092個計算模型,其中包含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人體微生物組計算模型,有望增進科學......
根據相關規定,經申報單位在大連人才網提交申請、市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資格審核等程序,擬確定10家博士后設站單位的37名博士后研究人員符合博士后培養資助條件,共資助259萬元,現予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