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MRI介紹:
MRI也叫核磁共振,MRI診斷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并日趨完善,時間雖短,也已顯出其優越性。縱隔在MRI像上,可觀察隔腫瘤及其與周圍血管解剖關系,可清楚顯示腫留對腋下,臂叢及椎管的侵犯。對肺門淋巴結腫大與中心型肺癌的診斷幫助較大。心臟大血管MRI檢查具有快速、省時及病人痛苦小的優點,可顯示房室,血管的大小,內腔,并可觀察血液動力學改變,有利于功能診斷,也可識別異常組織。
胸部MRI正常值:
正常影像表現:
(1) 奇怪和肺因含空氣,呈黑色無信號區。
(2) 心臟大血管由于“流空效應”,呈黑色無信號區。
(3) 骨皮質和鈣化呈黑色無信號區。
(4) 既然與其他軟組織有較長的T1和較短的T2馳豫時間,呈較低的灰色信號區。
(5) 脂肪組織具有極短的T1和較短的T2,在T1加權像上呈白色的高信號區,在T2加權像上呈灰白色。
(6) 含水的液體具有長T1和長T2,在T1加權像上呈灰黑色區,在T2加權像上呈白色區。
胸部MRI臨床意義:
對X線胸片上發現的問題,MRI可作出定性診斷。
(1) 腫塊:① 可鑒別腫塊性質:如囊性、實質性、脂肪性或血管性(動靜脈畸形);② 明確腫塊的位置、大小和范圍,并能明確腫塊與縱隔的解剖關系。
(2) 縱隔增寬:① 可確定縱隔增寬是病理性或是解剖變異;② 可鑒別縱隔增寬是實質性、囊性和血管異常、動脈瘤或是脂肪組織的腫塊;③ 可觀察食管癌向管外侵犯的范圍;④ 可確診對纖維化或肉芽腫性縱隔炎診斷;⑤ 確定腫瘤對縱隔的侵犯范圍。
(3) 肺門增大:明確肺門增大的原因是肺血管疾病抑或實質性腫塊(包括腫大的淋巴結),MRI優于CT良好的對比解析度,故可檢出直徑1cm的腫塊,而且MRI比CT更容易鑒別腫塊與血管。
(4) 明確腫瘤對胸膜、胸壁的侵犯范圍,對腫瘤的分期和制定治療方案十分重要。
(5) MRI能顯示診斷心肌梗死、心肌病、瓣膜病、心包病變、先天性心臟病以及心臟腫瘤等。
(6) 檢查心臟大血管病變首選MRI,這是因為:① 由于血流低信號或無信號,故在心臟內血液和心臟結構之間形成良好的對比;② 由于MRI的對比解析度高,故能清晰地分辨出心肌、心內膜、心包和心包外脂肪;③ 若用心電門控,可動態觀察心動周期心肌活動狀態;④ 無創傷、無需造影劑,即可顯示心房、心室和大血管腔,檢查十分安全;⑤無需改變患者體位,即可獲得任意的斷層圖像;⑥快速成像序列已能對心臟、大血管的運動狀態進行觀察,對心臟功能作出定量分析;若輔以超聲心動圖,則可使大多數復雜的心血管疾病確診。
胸部MRI注意事項:
(1) MRI診斷胸部疾患應結合臨床資料和其他影像學檢查全面分析,方能提高診斷率。
(2) 安裝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或胸腔內有金屬異物存留者、動脈瘤手術或其他術后大血管上有金屬夾者,禁忌行MRI檢查。
(3) 心臟檢查,層厚以6-10mm為宜,盡可能不留間隙;信號平均數2-4次,對能密切配合的患者,信號平均數4次,以獲得高質量的圖像,對危重或小兒不能很好配合檢查時,可將信號平均數改為2次,以縮短檢查時間。
(4) 對不配合的幼兒和兒童以及煩躁不安的患者,為使患者能在檢查過程中保持體位不動與心率穩定,必須給予鎮靜劑,以確保MRI圖像質量。
胸部MRI檢查過程:
暫無相關信息
相關疾病
心包胸腺瘤,原發性心臟橫紋肌肉瘤,上氣道梗阻,腫瘤性心包炎,先天性心包缺如或缺損,小兒部分性肺靜脈異位連接,小兒完全性肺靜脈異位連接,妊娠合并重癥肌無力,異位ACTH綜合征,肺囊性纖維化
相關癥狀
胸膺脹滿,痰鳴氣急,下肢的感覺,肌力,神經異常,支氣管以下的損傷,右胸痛,乳頭肥大,縱隔淋巴結增生,呼氣時胸口痛,飽食后胸痛,鹽類皮質激素分泌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