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石油最新消息,今天上午8時,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年產油氣當量跨上4500萬噸歷史新高點,達到4504.99萬噸。這標志著我國在致密性油氣田開發這一世界性難題的攻關中取得重大突破,中國石油建成“西部大慶”的目標,將在2013變成現實。
據介紹,長慶油田是我國近10年來油氣儲量、產量增長最快的油田。2008年至今,其年產油氣當量從2000萬噸攀升到4500萬噸,連續5年油氣產量凈增長超過500萬噸,相當于每年為國家新增一個中型油田。
截至今天,長慶油田今年累計生產原油2230.58萬噸,占國內年產原油總量的1/9;生產天然氣285.44億立方米,占國內年產天然氣總量的1/4。進入12月下旬,長慶油田日產油氣當量攀升到14萬噸以上水平,日產天然氣突破1億立方米,占中國石油日產氣量的40%。
長慶油田所在的鄂爾多斯盆地油氣藏,被國際權威機構認定為典型的“三低”(低滲、低壓、低豐度)油氣田。由于儲層巖性致密,單井產量低,被稱之為“磨刀石”,用常規手段不能經濟有效開發。
經過近40年探索和技術攻關,長慶油田逐步完善形成了油層“注水”和“壓裂改造”主體技術系列,實現了低滲透、特低滲透油、氣田規模有效開發,先后成功開發了9個探明儲量超億噸級以上規模的油田。同時,建成和高效開發了5個探明儲量超千億立方米大氣田,年產油氣當量2003年突破千萬噸,2007年攀上2000萬噸。
近5年來,面對油氣儲層更為致密堅硬的“超低滲”油氣田,長慶油田按照“引進、吸收、集成創新”的思路,每年投入10多億元,用于關鍵技術攻關,創新集成了致密氣藏高效開發的12項主體技術、致密油藏規模有效開發的5大技術系列,掌握了油氣上產主動權。特別是水平井鉆探、壓裂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使地下油、氣滲流通道由原來的“羊腸小道”變成了“高速公路”,帶動長慶油田從“多井低產”向“少井高產”轉變。目前投產的300余口水平井,單井產量較直井提高了4―5倍。先后獲得30多口日產超百噸油井、50多口日產百萬立方米高產氣井,最高試氣無阻流量達到454萬立方米。建成了年產能力180 億立方米的蘇里格大氣田,超低滲油田年產原油達到800萬噸,成為長慶油田油氣快速上產的主力油田和氣田。
長慶油田的迅速發展,還得力于在油氣勘探領域的重大突破。經國家油氣儲量評審,今年長慶油田探明石油儲量3.58億噸,天然氣探明儲量超過 2000億立方米。2003年至今,探明石油儲量20億噸,天然氣探明加基本探明儲量連續5年突破5000億立方米。目前,長慶油田已累計探明油、氣儲量分別達到30億噸、4.7萬億立方米,為其油氣持續上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油田發展方式方面,長慶油田針對大規模建設資源、時間、隊伍等多方面制約因素,全面推行“勘探開發一體化”模式,百萬噸產量油田從勘探到建成,由過去的5年縮短到2年;依靠市場機制集納國內優質資源,組織20萬人參與的油氣大會戰,每年建設油氣產能700余萬噸,效率提高了一倍。叢式井開發方式的大規模應用,地面工藝流程優化簡化,節約土地50%。運用現代科技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石油工業生產、管理方式,一個百萬噸油田,用工總量由過去 3000人降到1000人。員工年均生產油氣當量由5年前不到300噸增長到630余噸。